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4月17日
综合新闻
02

不是工程师的“工程师”

在西北航飞机维修基地特设修理车间,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女工坐在电子显示屏前,一边对照全是英文和电子数据的《维修手册》,一边忙着调试ACP音频控制面板试验台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是记者4月10日第一眼见到的张焕迎——一位连续四年公司级先进工作者。

谈及张焕迎这位公司级先进,特设修理车间党支部书记尚浩娓娓而谈。据她介绍:1999年初,“仪表着陆接收机”灵敏度低的故障一时难倒了大家,同事们试图按《维修手册》调试程序做,但由于高频超小信号,载波信号复杂,现有仪器无法准确测试。张焕迎经过对高频电路的深入分析,另辟蹊径,她论证了可用“信号产生器”和“频普分析仪”中两个并没有用过的功能完成这一测试,至今这一方法仍被车间广泛应用于接收机灵敏度故障的排除中。

在特设修理车间,张焕迎的好学是出了名的。1993年,刚二十出头的她从民航广州中专学校一毕业便分进西北航。从此,机务航空部附件修理便成为她青春岁月的主旋律。为跟上飞速发展的电子集成化修理业务,8年来张焕迎从没间断过学习。她跟师傅们学业务技术;抓紧时间自学英语,坐在往返的班车上也不忘背单词;进西北工业大学夜大学民航机务电子专业……张焕迎遇到什么学什么。通过学习,她的英语知识和电子技能迅速提高。学以致用,这些又成为她摆脱旧的修理模式和排故思路的宝法。

近年来,西北航不断引进空客机型,电子设备不断更新,原有的实验台难以满足要求,在此情况下,张焕迎充分发挥技术特长,和同事们一起自行研制实验台。她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在技术性能得以保证的前提下,用低廉的国产件代替高价进口件,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有她参与制作的空中交通管制控制盒和导航控制盒两台试验台,投入成本不足两万,所创产值达百万余元。诸如此类低投入高产出的技改项目,张焕迎调试研制过不下10个。难怪大伙都称她为“不是工程师的工程师”。本报记者 刘公望 通讯员 向成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