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添双翼 琼浆玉液待嘉宾
——靖边芦河酒业集团迅速发展探源
榆林有四大宝,石油、煤炭、天然气和芦河。初到榆林就有朋友这样介绍。石油、煤炭、天然气这是众人皆知的,陕北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能源的开发为陕北老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唯芦河不好理解。朋友说芦河就是靖边县芦河酒业集团生产的芦河酒。陕北人以热情好客闻名,芦河酒又是他们招待宾朋好友的必备佳酿。该酒俏销陕西及周边各省区,尤其在陕北及毗邻的内蒙、宁夏、山西等县市,多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白酒市场一直久盛不衰,被誉为“陕北茅台”,陕北人的“琼浆玉液”。
芦河酒业集团是始建于70年代的一个小型糖酒厂,从80年代初开始,该厂根据市场需求对生产设备逐进行更新改造,实施高起点发展、高质量创新,打造陕北名酒的发展战略。他们根据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开发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开拓了芦河酒广阔的消费市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企业从70年代的小型糖酒厂一跃成为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的国家中型二档企业。公司现有职工400多人,下辖商贸公司、玻璃瓶厂、纸箱厂等企业。成为当地国企的第一利税大户。截至2000年底,累计上缴利税2158万元,是国家投资的20倍。1986年至今,他们生产的芦河酒连年荣获多项大奖,被省政府审定为1999—2002年度陕西名牌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攀升。
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企业领导层高瞻远瞩、大胆进行技术改造的结果。为了创陕西名牌,必须找准与名牌企业的差距,为此他们首先对工作效率低,生产技术落后的生产流水线从头至尾进行改造。投资80多万元修建两个可储500吨粮食的简式大粮仓,并安装了全自动粮食运送线和烘干设备,改变了过去旧粮储备,新粮酿制的局面。不仅杜绝了粮食霉变,而且使粮食收购由原来每天50吨增加到100多吨。为改变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他们购置了行车和踩曲机,不仅改变了人工烘干的落后生产工艺,而且提高了曲块质量,加快了烘干速度,降低了物耗,每年节约资金近万元。
近两年,他们又对储酒库进行改造,陆续增加330多个容量5—20吨的不锈钢储酒罐,使库容达到3000多吨,库容增大,不仅净化了酒质,适应了生产和储存的要求,而且使出酒率由原来的38%增至45%。同时他们还增加了两台中空纤维过滤器和净化器,使产品的清亮度大为改观,质量明显提高。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成现代化的成品酒罐装车间,两条全自动罐装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成装量由每班的600件增加到1800件。
通过生产环节的技术改造,使公司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酒的品质不断提高,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重产品质量检测环节的技术改造,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了打出名牌,他们投资130多万元,购置了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检测、化验、计量器具,兴建了集新产品开发、化验、勾兑、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楼,先进科学的检测手段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其中他们花十几万元增添了两台国内领先水平的气相色谱分析仪,对白酒中的微量成份的分析达到非常准确的地步。
技术改造,为新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条件。他们根据市场信息,开发出不同层次消费者喜爱的新品种,并从瓶形、包装、设计上力求做到新、美。截止2000年,他们已开发出三大系列16个品种的优质白酒。特别是为适应中、高档市场需求开发的“芦河春”投放市场后备受市场青睐,已成为该公司的主导产品。
企业发展了,职工的福利也同步增长,前年企业投资480万元盖了一栋家属楼和单身职工公寓楼。解决职工住宿问题后又花200万元建起一幢现代化办公楼。近年来芦河集团的迅猛发展备受各界关注,职工工资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职工的生活待遇成了靖边人的热门话题。
在发展中芦河人深刻地认识到技术改造的重要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充满信心,决心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迎接市场经济的考验,实现芦河酒业集团新世纪的新跨越。 (张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