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不给“打白条”者干活
据一份文摘报刊登的消息,说目前全国拖欠工程款约300亿元。读了这个达11位的天文数字,不禁惊愕。都说农村“打白条”严重,农民群众反映强烈,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想不到工程建设中的“打白条”现象也破了纪录,已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施工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职工要吃饭,要穿衣,要侍奉老人,要看病吃药……长期大量地拖欠工程款,致使企业举步维艰。
为什么许多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经济效益难以回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工程款被拖欠,流动资金的主渠道被堵塞,不但不能及时给银行清兑,而且背上沉重的负担。面对“白条”如果继续负债施工,势必包袱越背越重,直至被压垮。不少企业由于沾上“打白条”工程,“无米之炊”难以持久,只得把一些工程停下来,甚至有的重点工程也遭遇此种现象,被迫成了“半拉子”工程,迟迟不能发挥预先设计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企业对“打白条”的工程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拒绝继续施工。
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社会天经地义的道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施工企业为了国家的建设大局,短时间、少量地垫付一些工程款是无法避免的现象,但大量的工程“打白条”,或者工程建起数年仍不给付工程款,是说不过去的。如果各行各业都如此,企业如何发展?职工如何生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如何尽快建立?从改革经济体制大局着眼,作为被拖欠工程款的当事人,要采取一切办法刹住“打白条”现象。诚然,要彻底解决“打白条”问题,有待国家和有关部门共同把关、监督和干预。但作为施工企业,诸如不带资承包、不垫资施工、不付清工程款不交工等主动权是可以牢牢掌握在手的,就看你能不能很好地运用。
(王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