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部要走出引资误区
日前在成都举行的中国西部博洽会上,常常见到工作人员抱着厚厚的招商材料分发给外商,而许多外商只是随手翻了翻,却并没有带走。这些印刷精美又配有英文的招商材料为何不招外商喜欢?
记者采访了西部地区的几位地方领导和企业负责人,他们都存在同样的疑惑:我们已经提供了最优惠的政策,为什么引资效果还不理想?
一位接受采访的英国客商说:“他们的热情叫我很感动,但这些资料实在太重,而且在投资回报预测等方面都没有科学说明,我不知道投资这些项目有多大风险。”
美中全国贸易委员会驻中国首席代表包崇侃则表示,中国的各个省市都在积极地寻找外来投资,每周他们的华盛顿总部和北京办事处都要接待两三个代表团,但却鲜有企业拿来关于财务、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资源的利用情况、投资回报等方面的资料。“如果中国企业能提供这些投资需要的参考资料,那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包崇侃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吸引外资方面存在许多误区:一是每个地区都说自己是中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地方,他们的劳动力最便宜,但都不带可以证明的书面材料,而且成百上千个城市提供的内容大同小异;二是西部大开发中大家都在努力争取全球500强来投资,并以此作为引资成果的标准,其实引资更不可忽视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他们慎重的投资往往更能说明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三是很多国外公司更喜欢单独投资,而不是组成合资企业,除被限制行业外;四是应放弃急功近利的念头,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靠出口退税来参与国际市场等。
记者翻阅了在会场搜集到的西部十几个省及地市州的招商材料,发现只有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投资指南中列出了本地的能源及劳动力价格、规划建筑要求、环保要求等详细参考数据,而其它地区的材料除了投资环境简介、引资项目、优惠政策外,就找不到一个能给外商投资提供具体参考的数据。
香港长江制衣厂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永棋也提出,各地给予外商投资西部的政策都十分优惠,但西部地区招商观念和方式的转变,对吸引外资同等重要。
(苑坚 黎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