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15日
综合新闻
02

古城街头米糕飘着竹香来

本报讯 一只小竹筒,轻轻一掰,里面露出一截洁白的糯米糕,撕下包装袋,在混有黑芝麻的白糖上一滚,竹香弥漫,吃在嘴里,甜在心间。近日,西安街头,一种竹筒糕颇受欢迎。

6月11日晚,笔者在西安东大街看到许多人手持一种米糕,边走边吃,津津有味。一询问,才知这叫竹筒糕,每支一元。后来,在一商厦门前,笔者“截获”了打“游击”的卖糕大嫂。大嫂的生意真叫火,几十人围着她的自行车,这个要枣泥的,那个要豆沙的,等不及的人干脆从别人手里去“抢”,年轻的母亲给孩子买不愿久等,不惜说起了好话“感化”大嫂。好不容易等到人少了,大嫂才悄悄揩了把汗。可一看盛白糖和芝麻的盘子,她傻了眼,刚才穷忙活,让顾客自己蘸糖,连滚带撒,一盘糖所剩无己。可很快,她又笑了,自行车后的铝锅里,只剩下了4只竹筒糕。买了一支糕,笔者和大嫂套近乎,得知她是东郊一家棉织厂的下岗工人,干这一行当才1个多星期,和她一样卖竹筒糕的大约有20多人。

据悉,竹筒糕的发明源自一位南方人的灵感,南方盛产毛竹。过去,有人在山上野餐,砍截竹子盛米,放在火上焖米饭,竹焦饭熟,竹香也融进了饭里。后来,精明的南方人将竹筒米饭改造成竹筒糕,还将粽子的配方变成了竹筒糕的内容。

自称姓马的大嫂让笔者看了竹筒的玄关,原来这竹筒两半之间有“扣”,可以扣合在一起,组合极为方便,能多次使用。

但笔者同时也发现,竹筒糕中间的棍是用一次性筷子制成,据有人透露,餐饮业禁用一次性木筷后,部分店家便将存货向外转移。

本报记者 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