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15日
综合新闻
02

张从丹感谢卖报生涯

她叫张从丹,刚满40岁的脸上已布满了岁月的印痕。齐腰的长发刚被心痛地剪去,因为留着它给卖报带来很多的不便。

没错,她是这个城市诸多卖报大军中的一员。

1996年,张从丹从甘肃老家出来打工,然而“外面的世界”并没有给她带来“精彩”,而是没有尽头的待业与失业。是啊,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想在一个大城市立足,谈何容易!

无数次碰壁之后,张从丹最终选择了卖报。“我不喜欢干这个,但我必须干这个,因为我要吃饭,要供儿子上学。”张从丹的卖报生涯从这里开始,今年已是第5个年头了。

盛夏,一大早空气里似乎就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味道,经受了一夜蚊虫骚扰的张从丹4点就起床了,稍微整理一下,她就骑着她那辆破烂的自行车到南郊取报。分好报的她此时已经是大汗淋漓了。然而这卖报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骄阳似火,太阳烤得人难以忍受。卖报是绝对的户外作业。于是,和太阳较量是张从丹每天必须的工作。“在家种地也没有这么晒,这城里的太阳还比农村的厉害”。一个夏天下来,张从丹那张脸上最醒目的恐怕要数那一口白牙了。

寒冬,天不亮就要起床卖报,外面真冷啊。冻得红肿的手几乎连报都拿不住,失去知觉的双脚不停的跺动着,张从丹想起老家温暖的炕,想起老粗碗里那一口热汤,真想家呀!可儿子这学总不能只上一半吧……

张从丹说,报卖得好的话,一天能挣个十二三块,不好的时候,一天连5块钱也挣不下。卖一天报,连一口水也不敢喝,买水喝就太亏了,能碰上个自来水管就赶紧上去喝几口,算是解解渴。吃饭更是找最便宜的吃,通常是馍加咸菜,凉皮都不轻易吃。就这样省吃俭用下来,张从丹一个月能攒个百十块钱,全都寄回给正在上学的儿子。

“卖报的太多了,基本上都是外地人,有些人为了把报卖出去,经常趁人不注意,把过期的报和新报掺在一起卖,还有些人为了卖报死缠烂打,让人觉得卖报人很下贱,其实每一个卖报的都很不容易,很苦、很累,回报又很少”。张从丹若有所思的说,“像娃们家和我们这些妇女在外面卖报,还经常碰到拿了报不给钱的事情。”

卖报这几年,张从丹不知穿烂了多少双鞋,走了多少里路,张从丹说自己现在肯定比本地人还要熟悉西安的地形。只是整日在滚滚车流中穿梭的她,也有那么几次“千钧一发”的时候。在十字路口给司机售报时,有些司机会给她几句难听刺耳的话,然后摇上车窗,每每这个时候,张从丹会觉得自己像个乞丐,之后突如其来的车流在绿灯的“特赦”下蜂拥而来,她几次险些在这时丢了命。

5年来,张从丹也有想放弃的时候。1998年,儿子暑假来西安看她,在看到母亲瘦小的身影穿梭在车海之中,嘴唇干的裂了缝都舍不得买水,却拿着一把毛票给他买水,铮铮的七尺男儿楞是抱着母亲哭着说:“妈,咱回家吧,这学我不上了……”

2001年4月1日起,西安市禁止街头流动售报,张从丹重新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由原来的室外工作转成现在完全的室内工作,张从丹说自己还得重新开始,儿子还有一年就中专毕业了,那时她就回老家去。她还说,卖报生涯很艰难,但她还是很感谢这一段日子,因为卖报让她把儿子的学业供下了…… 本报记者 景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