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20日
综合新闻
02

快乐的补鞋匠

在耀县集贸市场门口,有几个补鞋的摊子常年驻守着他们的生意。李师是安徽人,已经56岁了,至今都记得当年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陕西时的情景。由于贫穷,父亲让他跟着邻居的一位修鞋匠当起了学徒,这一干就是29年。

我坐在李师的对面,一台小型缝纫机、几个布箱子、几个凳子就是他全部的家当。他的膝头铺着一块黑乎乎的围裙,一手拿着鞋,一手摇着机子,“嘭嘭”地缝着。鞋子在他的手里熟练的前后翻转,象个听话的孩子。李师的声音很大,也很爽快,当我热心地与他攀谈时,他古铜色的脸笑成一团。

这门在别人看来很低下的活计其实需要很精通的手艺。记得刚开始学手艺的时候,根本没有机器,全部靠着一双手缝补和修理,因此,李师用了很长时间才被师傅允许为顾客钉鞋。以前来补的鞋基本上是布鞋,破了洞、脱了线,经补鞋匠用手一针一线修补之后也算结实。

慢慢地,皮鞋多了起来,钉一双鞋4角钱,那时仅够家里柴米钱。现在生意比以前好些了,也有了手摇缝纫机。随着工具的改进,人们的鞋子多了,需要修理的也更多了。由于他的手艺精,干活又快,因此回头客也多。

中午时分,老伴给他送来一碗面条,他一边擦手一边说,“找了个陕西女人,只会做面,都吃了一辈子了”,在笑声中很快唿噜完一大碗面,他很满足地喝着水,向我讲起了他的孩子。李师有两个孩子,女儿在4岁时死在汽车轮子和他的眼皮下,他当时正在低头干活,听见别人的尖叫才注意到。说话时,李师满脸的平静,使我感受到他对沧桑人生的那种豁达与从容的态度。他说他一辈子听够了别人的喝叱,也受够了这风雨飘泊的日子,虽然现在一月可以挣上五六百元,他也不让儿子这学手艺。现在他都教会了三四个年轻人钉鞋手艺。儿子在西安打工,也找了个陕西媳妇。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怪冷清的。虽然这手艺不赢人,但他现在也满足了。

当我下班踏着暮色急匆匆往家赶,路过早已散去的集市,看见李师正将捆好的工具箱固定在车子后座上,他的老伴扶着摇晃的车头使劲保持着平衡,此时,已是万家灯火。

我不知道他一家的生活状况如何,但我知道,明天他还会象往常一样,快乐地坐在那里,缝补着他人的生活。 (冯燕)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