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昔日艰苦创业 今朝育人铸魂
巴山指导区成为培养人才“摇篮”
本报讯 被铁道部命名为全路“党支部十面红旗”的安康铁路分局紫阳工务段巴山工务指导区党支部,发扬艰苦奋斗的“巴山精神”,坚持开拓创新,育人铸魂,使“巴山”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
在创一流线路的过程中,指导区党支部突出抓了科技攻关,加大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坚持用科学的态度与新技术处理安全生产中的难题。同时坚持立足高起点,从细微处做起,在养护好桥梁、隧道、道岔等大型设备的过程中,不放过轨枕、扣件、胶垫类的零小配件,党支部明确提出“让管内无一个扣件松动失效、无一块胶垫错位”。为此,他们建立了《党员防止事故调查登记台帐》、《合理化建议登记反馈台帐》和《党员科技攻关动态本》,及时登记,并对先进者予以重奖。近年来,他们先后完成攻关课题8个,其中5项被段上推广使用,产生经济效益120多万元。
为了使巴山指导区的工作再上一层楼,党支部在培养人上狠下功夫。他们在让老职工讲巴山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光荣传统,引导新职工甘当“铺路石”的同时,建立了“一帮一”的文化补习帮教制度、业务技术帮教制度和学科技帮教制度。在紫阳工务段,现在90%以上的党支部书记、56%的领工员、40%的业务室主任都是“巴山人”。因而,巴山指导区党支部被誉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