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25日
头版
01

杨帆常说,作为党员干部,上要对得起党和政府,下要对得起人民群众。而这源自他——

一名党员的平民情结

蓝田县张家坪乡魏家沟村民买回电视机想了解山外的世界,然而打开电视机看到的却是一片雪花点,几个人手举几丈高的天线杆,满山遍野地找信号,整整找了三天才在离家三百多米远的一个山头上收到了人影模糊的信号。

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去年3月,共产党员、蓝田县广播电视局局长杨帆的心被深深刺痛了。张家坪、葛牌、红门寺……杨帆随后带着几名同志深入这些山区乡,对广播电视收听收视情况进行了解后得知,像魏家沟这样收不到电视的村全县有100多个,这些地区群众说起对看电视的渴求比吃饭还急。杨帆暗下决心:要尽快将党的声音和致富信息带进那些穷乡僻壤,使这些地区群众早日走出贫困,无论如何不能把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带入下一个世纪。

根据调查情况,一个在山区建设卫星地面站,在岭区采用多路微波传送,在川塬采用光缆传送信号,旨在解决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工作规划在杨帆脑海中形成。

然而,掐指一算,这项工程需要资金几百万元,入不敷出的县财政显然拿不出钱。杨帆为此寝食不安。

在考察了省内多家区县广电事业建设情况后,杨帆的思路明朗起来:借鸡下蛋,多渠道发展蓝田广电事业。当得知成都一家公司曾帮助全国不少地区建起了有线电视网络工程后,杨帆决定亲自到该公司实地考察。为节约2000多元的开销,他不坐飞机而是租了辆车前往成都。杨帆以一腔为民办事的激情,终于说服该公司,将价值40多万元的设备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发回蓝田。

从成都返回途中,由于劳累和染上感冒,杨帆在车上高烧昏迷,几乎丢了性命。回到蓝田,他顾不上休息就带着技术人员下乡勘察线路进行建网设计。他的心里急呀,有多少双群众渴望的眼睛在看着他呢!

为解决网络建设所需资金,杨帆甚至动用了“个人关系”,从一家金融单位贷出了40万元。事后,不少知情人都劝他:干公家事悠着点儿,多为自己想想。而他却认真地说:“我是党员,我为人民群众还做得太少。”

杨帆常对职工说这样一句话:作为党员干部,要上对得起党和政府,下对得起人民群众。

由于“村村通”工程是第一次搞,杨帆翻山越岭坚持在工程现场,逐村检查质量和进展情况。他反复叮咛技术人员,一定要把这一“民心工程”办实办好。

就在全县设备安装全面展开时,杨帆父亲被诊断为癌症晚期。他听说后给老父亲稍话说:“等过了这段时间忙完了,儿子请3天假好好陪陪你。”然而,直到父亲病逝,杨帆都没有忙完。每想起这件事,杨帆眼里就充满了泪水。而他唯一的慰藉是:“村村通”收到了实效。截至去年10月,已为全县山岭地区电视盲点村安装了100套“村村通”设备,使全县“村村通”入户达4000多,提前两个月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张家坪乡魏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赵吉书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村里安上了‘村村通’,打牌赌博的少了,通过电视学政策、学技术的人多了,村风比以前好多了。”西安市广电局将蓝田的经验向全市各区县进行了推广,杨帆也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村村通”先进个人。

面对荣誉,杨帆有一种超然的平常心态,用他的话说:“我出身于农民、只是为民做了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而这正源自他心灵深处的平民情结。 本报记者 付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