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平凡之中铸辉煌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模范党员苏祥林
2001年4月28日上午,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百位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奖得者欢聚一堂,接受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年约50、个头不高、浑身透着质朴气息的人,他就是西安东方机械厂一分厂一工段自动机班班长苏祥林。
苏祥林所在的这个班承担着工厂大零件加工的首道工序,每天仅120多斤重的棒料就要搬动20多根,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曾“吓”跑不少人,而苏祥林却没有丝毫犹豫与退却,他脚穿高筒雨靴,身着防油护具,在这儿一干就是30年。他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实干、爱钻。实干,使他掌握了娴熟的操作技能;爱钻,使他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当年退伍来到工作岗位的苏祥林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结合自己从事的工作自学了《自动机原理》、《自动机工艺》、《机械制图》等知识,还拜了几位高工为师,虚心请教,使自己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他由一名操作工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调整工,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工人技师。对生产线上各类型自动机,他了如指掌,不仅能熟练地操作与调整,而且能讲出各自的原理和性能特点。
去年11月份,分厂在加工某产品零件时,所用成型刀具烧刀情况特别严重,不仅浪费很大,而且工效也低,苏祥林见此情况非常心痛。他细心观察刀具的切削角度、速度、时间、进给量等因素引起的刀具变化情况。并亲自加工刀具,经多次试验后,他断定烧刀现象是因为切削不利,排热不畅造成。随即他在刀具两端各开一槽,再试,效果非常好,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迎刃而解了。苏祥林看似简单的“小改小革”,使得在月任务量相同的情况下,该零件所用刀具由11把降为3把,为工厂节约资金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中苏祥林不放过每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记得1993年,外国专家来厂调试进口数控八轴自动机,他就跟在旁边悉心观察,虽然不懂英文,但他把外国专家调试的步骤勾画成草图,工暇时间他经常爬在床子上,仔细琢磨,把各个细节和应注意的地方都记在本子上;自己再一一消化。后来,机床配备的进口刀具有了磨损,生产被迫停了下来……苏祥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毅然站出来说“让我试试”。在大家半信半疑的目光中,他不厌其烦地修磨着、调试着,最后,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下,终于使进口八轴自动机恢复了正常运转。当熟悉的隆隆声又在工房响起时,苏祥林满是倦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三十年来,苏祥林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徒弟,从思想上激励他们,从技术上指导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他用他那朴实的言行去带动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带领班组成员想到一起,干到一处,年年月月出色完成任务,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班组。
苏祥林,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娴熟的技术全心全意地为自己所挚爱的工厂奉献着,连续16年荣获厂级劳动模范,连续10年荣获厂级模范党员,1996年荣获陕西省国防工办优秀党员,1997年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并成为东方厂建厂以来首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师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