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三灶岛上“树皮屋”
——“走进工地暂设”之四
内地的人可能没听过“树皮房子”,可笔者却在去三灶岛上的珠海机场的陕建企业工地采访时,发现建筑工们住的工棚,从墙壁到屋顶,都严严实实地盖着一层树皮。好端端的工棚,为何要披上“树皮盔甲”呢?
一问在工地施工的老陕,才知道这里地处海滨,台风季节一刮就是一两天。台风刮起的飞沙走石,往往将工地的石棉瓦房打得千疮百孔,甚至连顶揭走。参加机场建设的陕建职工为了坚持施工,便从当地农村和木材市场收购回一捆捆树皮,在暂设的顶上和壁上严严地盖上一层,再用大竹竿压实,并用铁丝固定在深埋地下的大石头上。这种用以抵御台风的树皮房子,伴随陕建总公司的四个公司的三四百职工,在珠海机场工地度过两三个风雨岁月。记者为省七建珠海项目经理部赵总工程师与几名工人在树皮房前的摄影,尽管技艺不高,还被有的工人所珍藏着。
我采访珠海机场时正值盛暑,在工地采访了一上午,午餐后已是大汗淋漓,疲惫不堪。好心的赵总特意安排我在一间管理人员的三人间暂设午休。不到一个小时,我便觉得身上又痒又痛,睁眼一看,腰里有块又红又肿的疙瘩,背上也有个核桃大的肿块。赵总说是被毒虫子咬的,工地的刘医生马上送来“风油精”涂抹。尽管有朋友的关照,但身上的疙瘩直到返回西安才消肿痊愈,但留下两个紫红包的“印记”。这“印记”,使我想到午休过的“树皮屋”,想起珠海机场工地那一幅幅鲜活的面容,想起建筑工人在沿海台风、毒虫干扰下施工的艰苦生活。 本报记者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