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04日
综合新闻
02

污染源点不断增加 相关部门协调乏力

宝鸡清姜河在呻吟

在宝鸡采访,听的最多的是市民对市政建设成就的称赞与河流污染的忧思之言。宝鸡市体育馆一位同志忧心忡忡地称,发源于秦岭深处的清姜河水,几年前还是给宝鸡带来清冽甘甜的流水,可1995年以后,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在河水源头和上游流经之地,度假村、避暑山庄等蜂涌而建,直到今天,污染源点还在不断增多,致使清姜河水臭气熏天。

6月21日,记者由市区乘车至秦岭深处,对清姜河进行了一次调查。

沿着弯弯曲曲的河岸,在盘旋而上的川陕公路边,到处皆可见餐馆、酒楼、加油站、洗车点……此外还有不少避暑山庄、度假村和私人豪宅,河上游则是游泳池和养猪场,这些场所均沿河而建,沿山而居,每天把产生的污水大量排放进清姜河中。而清姜河作为宝鸡水厂的直接水源,每天从这里供给宝鸡桥南地区和市中心区4万立方米饮用水。可想而知,长年累月饮用如此受过污染的河水,宝鸡人能不忧思?水质净化处理真的能保持每时每刻符合饮用标准?

那么,这些作为污染源点的建筑,是怎么通过层层把关建成的呢?一位洗车点的老板解开了记者的疑团,“只要找好地方,给公路管理部门交300元钱的道路开口费,就行了,没人管的”。进一步调查后使记者更为吃惊,这里绝大多数污染源点的建筑是在既没规划、又不报批、更没有征得环保城建部门同意情况下的无序开发。

有资料表明,宝鸡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000立方米。这个数字低于全省人均1266立方米的水平,不足全国人均2400立方米的一半,已接近世界公认的严重缺水人均1000立方米的临界线。早在几年前,为补清姜河枯水期水量不足,宝鸡市出巨资实施“引嘉济清”工程,在莽莽秦岭山中,开山炸石,打洞修渠,才将嘉陵江水引入清姜河。这是何等不易的事啊!

“引嘉济清”工程一完工,1999年宝鸡市政府针对当时就已很严重的河流污染专门下发了《嘉——清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理》,对环保、规划、城建、林业、公安等部门和渭滨区政府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然而,两年过去了,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据宝鸡市环保部门分析,由于一些部门根本对环保不重视,再加上职能部门配合不力和工作不到位,个别人利欲熏心和对环保法规的漠视,才造成清姜河污染源点不断增多,至今屡禁不止的现状。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