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在烈日的炙烤下
——西安市环南路拓宽工地拾遗
7月2日,气温38摄氏度。记者来到西安市环南路拓宽工程工地。这儿没有空调房下的惬意,也没有办公大楼里的悠闲,这儿有的只是烈日与沥青叠加成的炙烤般的燥热以及工人们挥汗如雨的劳作。正儿八经的谈话式采访是不可能的。记者在工地上走了一个来回,已经汗流浃背、脑门发疼了。
“最想在树荫底下坐一下!”
在环南路拓宽工程工地A标段,记者来到一群正在给路面铺沥青的工人中间。他们每个人的脊背都是湿漉漉的,脖项下还可见正在往下淌的汗水。在他们的手中,都握有一柄大铁锨。他们正忙着把刚从翻斗车上倒下的还沸腾着的沥青料往路面上铺撒。一问,他们手中的铁锨一次可以铲上10到15公斤的沥青料,看着还“咕嘟咕嘟”冒着气泡的沥青料,记者问这温度有多高?一工人回答:从拌料厂出来是160摄氏度,倒在地下是120摄氏度,早上铺的路面,到了中午,最低还有60度。记者又问,你们一天到晚干这活,心里想些啥?这工人似一疑惑,接着一“憨笑”说:“想啥?最想到树荫底下坐一下!”
记者后来了解到,近日来天气炎热,工地上采取了一些防暑措施,也不时有各方面的领导到工地送清凉,但还是有七、八个工人中了暑,但他们身体稍一恢复,又都回到了工地上。
“办公点上咋没人?”
为了了解环南路工程的有关情况,记者跑了工地上几处临时办公点,但都没有找到工地负责人。记者问一位搬运东西的工人:“办公点上咋没人?”他答:“办公点上天天都没人,头头们都到现场去了。”
在火辣辣的工作现场,记者总算找到了承担环南路拓宽工程的市政二公司三工区的主任李养贤。他抹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告诉记者:环南路拓宽工程工期5个月,一开工就遇到了诸如拆迁、地下管线、行道树保护等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耗掉了不少时间。最近,冯市长到工地视察,要求工期提前15天,我们要求全工区干部一律现场办公,工区领导一律不休星期天。大家开始“连轴转”,家是顾不上了,好几个孩子参加中考,作父亲的也没有时间问一问。就这,也还紧打紧,几个急性子工长已经喉咙发炎、嘴角起泡了。哪有时间去坐办公室?
“党员”和“大学生”
在工地上,三工区的党支部书记李力雄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他说:“我们这儿,不管啥时候,党员都是挑大梁的,新来的大学生也不错。”
记者了解到,三工区的33名党员都在工地上,每一个关键岗位都有党员撑着,七、八个工长都是党员。他们吃苦在前,受累在先,有时候还得喝点“恶水”,正常情况下每天都要工作12到14个小时。党员李洪运,带病坚持工作,药一吃就是一把,有时人实在困了,手中正喝的矿泉水瓶都掉在了地上。党员有时也发牢骚,但工作从来不耽搁。新来的大学生孔克营,脑子灵,又勤快,工作4年,就成了项目工程师。还有一个大学生王新辉,27岁就当上了工程部的副经理,干工作一板一眼,领导上十分放心。一位不报姓名的大学生,正在谈恋爱,工作一忙,竟忘记了与女友的约会时间,屡次“失约”,女友生气地说,再失约,你就和你们工地上的“黑脸”谈去。
“黑脸”的故事
黑脸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搞市政工程的人,晒太阳是他们的“专利”,这个“专利”是没有人要抢着去“注册”的。特别是到了夏天,“大太阳”与“热沥青”,一个红红的,一个黑黑的,那种“热火”,他们非“享受”不可。于是,“黑脸”就在他们那儿“扎堆”了。记者留了一点神,还真是那么回事,碰见的,都是“黑脸”。记者交了一伙“黑脸”朋友:李养贤、李力雄、孙荣亮、张峰、李洪运、李良顺、张宏刚、包小健……也有一个例外,第一项目部的赵国平是一个“红脸”,不过,他头上的汗珠子却比别人多。
“黑色”是工地上的“流行色”,就连那些为工地做后勤的女同胞们,一个个的脸上也要么白里透“红”,要么红里透“黑”,她们“晒太阳”的功夫也深着哩。
本报记者 严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