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31日
综合新闻
02

延安5万“羊倌”转岗忙

当100只山羊被卖光时,吴旗县年近70的“老羊倌”袁志凯哭了。为了黄河下游人民不再受水患威胁,为了黄土高原早日变绿,擦干眼泪,老人扛上镢头,加入浩浩荡荡的植树种草大军。

随着封山禁牧措施的全面实施,延安农村越来越多的“羊倌”放下手中的揽羊铲,投身于生态建设的滚滚洪流。

家有百亩粮,不如养群羊。羊曾是延安农民的“钱袋子”,子女的学费,家庭开支,都要靠羊来支撑。经过多年发展,到1998年,延安羊存栏稳定在300万只左右,全市专门从事放羊的“羊倌”有5万多人。“肩背揽羊铲,嘴哼信天游;羊随白云飘,人伴白云走。”是当时揽羊倌生活的生动写照。

但羊只散牧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危害。一张快嘴,像一把剪刀;四只蹄子,像四把铁铲。漫山游走的羊群乱啃乱吃,使植被广遭破坏。

残酷的现实让人们意识到,要想退耕还林工作取得成功,必须实施封山禁牧。为此,延安市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决定分区域分步骤实行封山禁牧,全面推广舍饲养羊。

“我们一家三代放羊,揽羊铲都成了传家宝,当时100来只羊个个膘肥体壮,真舍不得卖呀。”在吴旗县楼坊坪乡韩台村,回忆起当年的决定,袁志凯老人颇为动情。

由漫山散牧到舍饲圈养,“转岗”虽然给“羊倌”们带来暂时的经济损失,却为养羊业的永续发展打下基础。以吴旗县为例,过去散牧时“羊倌”在全部农户中所占比例不足20%,如今,全县舍饲圈养小尾寒羊的农户已达80%,养羊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产业。目前,延安市共有139个乡镇实行了封山禁牧,23个乡镇实行了半禁牧,发展舍饲养羊5.5万户。

在宝塔区松树林乡孙家砭村,老“羊倌”梁竹林一边悠闲地抽着旱烟,一边看着羊儿在圈内争食。刚开始搞舍饲时,习惯漫山放牧的梁竹林还不太乐意。谁料想一年下来,舍饲羊产羔多,出栏快,收入大幅攀升。如今,老梁家把30多亩地全部退下来栽成了树、种上了草,再也不用赶着羊群到处找草吃了。 (方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