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水涨船不高缘由为哪般
西安市私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门槛”低了,但出口额并未相应增加
记者日前从西安市私营企业协会了解到,西安市私营企业申办进出口经营权呈增长趋势,但获此殊荣的有些企业的出口值非但没有“水涨船高”,反而却在下降,有的单位甚至全年无出口额,仅凭这张“金字招牌”在证明自己有出口潜力。
据了解,西安市现有私营企业2万多户,从业人员近23万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个体私营经济显示着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近几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更有不少企业把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纷纷看好和渴望拥有独立的进出口经营权,然而由于申办条件很高,大多难以企及。2000年10月份,国家外经贸部调整放宽了对私营企业申办此种权利的条件,规定经济发达地区,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依法纳税,且有可供出口产品的私营生产企业,均可申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对西部地区规定300万元以上,而对西安则大力倾斜,200万元以上满足条件者,即可申报。门槛降低了,私营企业的热情更高了,很多过去一直依靠外贸公司做中介的出口型企业高兴地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按说,有了进出口自营权,就犹如“冲破樊篱”、“突破瓶颈”般具有了自由、灵活的可操作性,既可省却中间环节和开支,直接和外商谈判签约,还能获得出口退税和外汇兑换方面的利好,同时更重要的是规范和提高了私企的生产管理水平,增强其吸引外资的能力。这些也都是私企趋之若鹜的热情所在。然而客观事实却是“一头热来一头冷”。
在分析这种冷热现象时,陕西省对外贸易发展处的孙小五处长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的私营企业还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好多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参与国际经济就意味着对自身有了更高的要求,产品不适销对路,科技附加值不高,有些数值超标,缺乏具有国际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等等。
鉴于此,孙处长表示,应将审批进出口经营权与对私企的引导扶持工作相结合,积极推进企业的产品营销工作,他们将于9月份起,陆续帮助指导企业应对“入世”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引导企业营销活动与国际接轨,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 本报记者 李明 通讯员 丁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