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之外的缺憾
□文/姜桂华
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笑话。
他的儿子在三岁时就能吟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了,但是直到七岁,竟没有见过真正的牛和羊,所以有一次回乡下时,见到羊屎蛋还以为是药丸,便捡起几粒研究起来。
这怪谁呢?
现在的孩子都挺聪明的,家长特别注重开发他们的智力,从《婴儿画报》、到《聪明泉》,从《三百六十五夜》到《安徒生童话》大都阅读过。而电视便成了他们获取间接知识的老师。他们不会对恐龙、怪兽、飞碟、唐老鸭、孙悟空这些离奇的形象感到陌生,更喜欢大风车、快乐岛节目。也参与大人对百慕大、黑洞、金字塔之类问题的探讨。他们会弹钢琴、跳舞、绘画、会打电脑……
的确,他们多才多艺,在很多方面胜过了他们的父辈。但书本之外,他们对简单的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却缺乏必要的认识,甚至显得异常无知,这不能不令人为他们的今后感到担忧。
现代文明也造就了一定的弊病。孩子们大多从电视上或图书里间接认识、了解大自然,他们中很少有人爬过大树,捉过蛐蛐,摸过小蝌蚪,他们的世界充斥着电视、电脑、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等。
一本《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的确包罗万象,但它未必能解释得清社会实践中的一切问题,它远不如社会自然这一百科全书丰富。因此,我们还应该让孩子走出书本的城墙之外,到大自然中去认识事物,培养情趣,以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