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31日
维权之页
03

外来工的痛与希望

前不久西安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雨,雨水灌进一家拆迁户室内,屋内物品被浸泡,房主眼见财物受损而怨气无以发泄,便迁怒于参加拆迁的民工,30名民工被锁在院内,从上午11时至下午4时在派出所民警的调解下才得获自由。

如果说散布于都市街巷的泱泱民工受人歧视已是司空见惯,怪亦不怪的事了,那么在高新区工作的技术精英们为此神伤黯然,也许会被一些人不相信。在高新区打工的外地学生晏华告诉记者:“外来务工者的牌子挂在脖子上,总是感到别人歧视的目光,在政治上收入待遇上也很难真正和本地人“同工同酬。”

可以说外来务工者看得见的外像看不见的内涵如一荒唐而丑陋的烙印,打在近百万民工脸上、刻在晏华们心灵深处,同样,都市居留者们也冷冰冰地识别着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歧视他们,正如那家房主,正如人们一听说西安市上半年破获的刑事案件中外来人员占70%便露出鄙夷甚至恐慌的神色。

对西安来说,绝大多数的外来务工者在城市从事的都是一些苦、脏、累、险的工种,如建筑、保洁、餐饮、服务等。有谁会感念外来务工者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贡献、对城市劳动行业的进一步完善呢?仿佛城市居留者们理所当然地可以享受外来漂泊者们的服务,而一旦城市的环境、治安、交通不如人意便完全归罪于外来务工人员了。

虽然宽容和默许是政府对外来劳动力的最主要口径,但面对城市容量的不足、行政执法不力、涉及犯罪增多、环境污染严重,使其无力管理时,限制外来劳动力输入甚至“关门”,便成为抵挡流动所带来的混乱的屏障。屏障的一边是心有余悸的城市“土著”,另一边,则是寻找生存空间及发展机会的外来务工者。

据专家介绍,金元视界及信用不足是造成人们对外来务工者歧视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而户籍制度则是把人划为三六九等的十足的“国家歧视”。因此,外来务工者们心灵的痛楚与精神上的自卑来自有形与无形的歧视,包括求职、暂居、待遇和生命尊严等方面所遭受的歧视。

浙江省湖州市日前已作出尝试,只要你来,就能成为湖州人。从而在制度上清除了“土著”和“异类”的差别,成为国家户籍改革的“先行官”。对西部城市来讲,则自放活人才、监控流动、行政审批始,逐步走向自由迁徒,清除地域限制,使本地人对外来务工者产生认同,使外来务工者心灵深处的痛焕然冰释。

■宋宗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