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9月14日
综合新闻
02

无教有类

湛淳

写下“无教有类”,总觉得不敢面对影响中国教育数千年的“有教无类”。但眼下不可忽视的“无教”现象,确实到了“有类”的程度。

清末思想家康有为曾经说过“风俗弊坏,由于无教”。历史发展到今天,科教兴国思想普及深入,“无教”浊流肆虐不在,但依然存在的家庭、社会“无教有类”现象,却犹如蚁穴悄无声息地毁坏着道德的堤坝。稍加梳理,即有如下类型。爱富嫌贫。少年学生爱富嫌贫已不是什么少数,颇有共性。南方某地一家庭解体,其14岁的儿子一语惊人:“老爸跟得上形势,我跟他算了。”后来在母亲眼泪的浸泡下才道出了真情,只是因为判决前其父与第三者请他到星级宾馆潇洒了两次。而五年级小女孩竟力主喜儿嫁给黄世仁,则更有意味。弃学享受。时有所闻,西安中学少年从阔绰的家里翻出巨款,携两个三陪女南下,尽情享受美女佳肴与山水,直至案发。扬名天下。不管英名恶名,只要扬名天下就行的成名观,在某些中学有一定市场。某市初二女生,用色相和钱物网罗四五个男生,劫钱抢物,群殴同龄,夜不归宿,直至发展到寻衅报复,将一名同学夜半杀害于市郊河畔。读书唯高。家长、学生、社会普遍存在着唯有读书高的思维、价值定势,只要是孩子能考高分,基本上不在他虑。正是高分名次遮望眼,思想道德成浮云。这种生存环境、思想道德氛围之中,贫富不识,善恶不辩,美丑不分,总是能找到存身之处的。

无教有类现象,思想道德前卫,不知葬送了多少少男少女,不知给未来的社会道德秩序带来多大的危害。世界是他们的,让少男少女们从小接触社会,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成为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家长学校社会必须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才是。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