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像雾水
□文/千河
一头犍壮的牛,标价800元,而一架牛头骨,则标价1200元。这是近日在钟楼邮局门前,“西北旅游漫画展”上看到的一幅漫画。这虽是漫画家的演绎,却也折射出时下市场上物品价格的混乱无序。
眼下有条被媒体舆论炒得烫手的价格新闻,这就是“彩电论斤卖”。彩电何以会论斤卖?说白了,不过是把猫改叫咪,目的还是追寻利润的突破口。因为,厂家不是傻子,不会赔本,最少也得收回成本。这就是说,任何商品,价格都有个最低的底线问题,除非霉烂、变质或过期淘汰。而在我们的市场价格上,好像还没有最高限价,而是让厂家商家漫天要价。因此,广大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价格总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不知深浅。上大街进商场,就是为一日三餐到自由市场采购,一不小心就会跳入价格深坑,当了“冤大头”。
邻居张女士,在熟人处以所谓的进价400元,买回一件新潮新款连衣裙,喜不自禁穿到办公室,结果恰好同事也穿着同样品牌,同样款式的衣裙,不同的是人家仅花了200元。上个星期天,去西郊一商厦,看到鞋柜里的凉鞋均减价出售,有一款式的皮凉鞋的价格卡上标着三种价格:上市价280元,现价120元,打折价80元。正好有位先生一看跟他脚上的凉鞋一模一样,原来,他是上个星期以120元买的,时隔数日,40元就打了水漂。他无奈地笑着说:真没办法。
最具典型的是“臭名昭著”的电话初装费。虽说它已在亿万用户的口诛笔伐声中,寿终正寝了,但却留下了一个让人们始终解不开的“价格”迷。刚开始强硬收取4000元初装费,后来又逐渐降低。这最早的初装价格是依据什么定出来的?现在取消了,电信部还是照赚不赔,乐装不疲,足见把“上帝”唬弄到了何种地步。还有居高不下的房价,一张嘴一平方米就是两三千元,又凭的啥?
价格,应是商品应有价值的实实在在地反映,应该遵循“物有所值”的原则。我不懂成本核算,但我以为一件商品的定价应该是这样:成本+生产工时费用+税率+流通费用,也就可以了吧。有个很奇怪、也很无聊的现象,这就是无论是大商场,还是小商店,85%以上的商品的价格的零头不是8角,就是8元,不是80元就是800元,这是算出来的呢,还是人为的张嘴随便喊出来的。
再就是如今的商品价格,时兴打折。少的打到8折,多的打到5折,有的甚至打到4折。这里就有个又叫人困惑的问题,原价是凭啥定的,怎么定的,把原价定那么高,岂不是欺诈?而自由市场、菜市的价格更是由着小商小贩张口乱定,这看似“周瑜打黄盖”的事,但实际上反映出当前市场价格的意气用事味道太浓太重。别忘了世间任何事都有个度数,超度或过度,就会出问题,到头来最终吃亏的是国家和广大消费者。因此,现在该是管管价格这个关乎人人的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