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10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价格像雾水 小峪口走笔 宽容 郭兰英:永远歌唱我的祖国 父亲的棉袄 紫阳“甜浆子” 广告 图片新闻 谁撑起这个家 广告 积极实施“六化”战略 加快蔬菜产业开发进程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生活广场
04

紫阳“甜浆子”

□文/金林旭

在陕南紫阳,有一种用黄豆和包谷做成的粥,当地人称为“甜浆子”。

“甜浆子”这种吃法,在当地农村很普遍,而真正摆在紫阳县城的餐桌,成为县里城市人很受欢迎的早餐,则是近年来的事。“甜浆子”的做法很费时费力,但也很特别。首先,要将包谷碾成比大米粒大一些的颗粒,然后去皮和包谷面,留下金黄色的包谷米备用;其次,将黄豆洗净,在水里浸泡5~8个小时,用石磨碾成豆浆,可以不过滤,连同豆渣一块下锅煮,也可以除去豆渣,只要豆浆,然后,与备好的包谷米一同倒在大锅里,用微火煮至3~4个小时,干稀成粥状就可以了,吃的时候再放一点白糖,味道更好。现在县城人时兴吃这种粥,主要是这种食品的原料是富含高蛋白、高热量的黄豆和含粗纤维、营养丰富的包谷做成的,符合现代人的养生之道,对于经常吃精细粮食、身体普遍发胖的城里人来说,不失营养还可减肥。

我的父母也有早晨上汉江边的小街吃“甜浆子”的习惯,但他们总是说没有过去自己做的好吃。记得在60年代末,父母响应国家号召,到广阔的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全家扎根农村,那时生活很苦,经常食不裹腹。那时做这种“甜浆子”,远比现在麻烦,没有粉碎机,一切只能用手工,加上自产的包谷和黄豆用的都是农家肥,没有化肥去“提高产量”,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绿色食品”。我想,父母所说的现在做的没有过去的好吃,大概源于此,但也与现在生活条件较好,人的口味要求改变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无论如何,20多年前人们当做主食充饥、一度无人愿意问津的“甜浆子”,随着改革开放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现在受到大家的青睐,真能让人感悟出一些生活的哲理来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