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故乡的小吃
□文/荷黎
沧海桑田,世事难料,象我这么一个具有明显北方特征的土生土长的陕西娃,却最终花落“人间天堂”;定居苏州。为未来的“幸福窝”而天南海北地奔波着,奋斗着。
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一看见“陕西凉皮”、“陕西凉面”、“岐山臊子面”、“陕西省风味馆”、“陕西羊肉泡”、“陕北饸饹”……的字样,不管腹中是否饥饿,准进去吃个够,甚至食物直从喉咙往出溢,好象要把个整个“故乡”都吞进肚子去。吃过后无论如何都要多坐会儿,久久不想离去。
一看见“豆腐脑”、“油条”、“大饼”、“拉面”、“肉夹馍”……也准冲过去看是不是故乡的“小吃”,是不是故乡的人在卖。
时间长了,似乎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一听见“陕西”二字,立马来精神,如同在外国听见国语一样。即便是在路边听见“家乡普通话”,更别说从灯火阑珊处飘来的几句秦腔或是信天游了,会让我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思绪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驰骋回故乡的原野。
当我身不由己在天边的时候才真真正正地体会到“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妙处,感受到那段家乡生活时光的珍贵。
越是这种思想在做祟,就越是想吃故乡的“小吃”,尤其是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即就是想一想故乡也是一种享受:“陕西有个钟鼓楼,半截戳到天里头”。“陕西姑娘不对外,面条像皮带,馍馍像锅盖,辣子一道菜,房子半边盖,凳子不坐蹲起来,……”正是这些浓浓的具有北方特色的吃食养育了我们这些憨厚、朴实、粗犷的北方儿女。
由于我们是建筑单位,流动性较大,但是每到一个新地方,只要发现一个故乡名的小吃店,或是故乡风味的吃食店,我们便会成为那里的常客,像个瘾君子,隔段日子就要光顾一次,过过瘾。
若有机会回故乡,一下车,第一件事便是吃,恨不得吃遍故乡的大街小巷。嚼着故乡的小吃,听着故乡的“普通话”,看着故乡的人,呼吸着故乡的空气,感受着故乡的变化,那份亲切的感觉就甭提有多棒了。
有时候我甚至想,象我这么一个平凡的人只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四处游荡一番就会有如此深的眷恋之情,何况那些阔别祖国几十载的港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流落海外的游子呢?
也许,世界上除了血脉相连的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更难能可贵,更使人着魔,那就是故乡情。
也许,世界上除了山珍海味好吃外,还有一种“吃”更无与伦比,更使人忘我,那就是故乡的“小吃”。
故乡的小吃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吃得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