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属于老人的节日里,让我们走近他们,一同体会来自老年大学的那份追求——
走近夕阳风景线
在西安市老年大学清雅宁静的校园里,鲜花缓舒地散发着芳香,鸟雀在枝头啁啾着。这里少了青春校园里的花前月下,追逐嬉戏,却充满了老人们的闲庭信步,安然从容。据办公室主任王义堂介绍,他们目前已有21所分校,200多个教学班,学员共8000多人,已开设了28门课,其中,南门外的松园分校办得最火。目前西电公司、秦岭发电厂、建功集团等企业都建立了老年大学分校,西安电机厂和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的分校正在筹建。
曾担任过西安市新城区政协主席的张宏才和姜宗发,今年3月已报名上了这个大学堂,他们在这里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除了学习书法、绘画、诗词、音乐等课程上,还能借助电脑上网聊天,当一回“网民”。以画会友,以字会友,以网会友,着实让他们的退休生活不再枯燥、乏味,精神充实了许多。
来自临潼的王明坤告诉记者,以前退休后,白天黑夜牌不离手,烟不离口。打牌的几个老友平时关系不错,但在麻将桌上却分厘不让,时常弄得反贴门神不对脸。后来上了老年大学,学书法,学绘画,节假日拿出习作让妻儿品评,家中谈笑风生,一片温馨。另一位叫周正五的学员说,他按照在这里所学的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法,今年给一年轻人治疗眼病,使其视力由0.04恢复到0.3,没想到老了老了,还当起了郎中。灞桥区学员姚德祥感慨地对记者说,离休后,看到周围一些老人要么患了老年痴呆症,要么得了老年抑郁症,让人心痛又后怕。在老年大学读书学习,既陶冶了情操,又交了许多朋友,更重要的是头脑手脚不断运动,对老年痴呆症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老人们在这里找回了青春和热情,也找回了温馨与从容。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西安市众多的老年大学里,也出现了一些40来岁的“年轻面孔”,他们在这里寻求着生活的新希望。
据了解,出现在一些老年大学的“年轻面孔”,主要是下岗人员和提前内退人员。他们在这里可以学习新的技能再去寻找就业机会,也可以在休闲的同时充实自己。为了适应这种新变化,许多老年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推陈出新。除了开设书法、图画、编织、古诗词等传统课程外,还开设了外语、理财、写作、计算机等与当今时代密切相关的新课程。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