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当代大学生为何学啥不干啥
音乐学院毕业不唱歌
曾在某报看到一份同学录追踪调查:在毕业于三所音乐学院的150名大学毕业生中,经过“社会大学”3年的学习,仍旧从事音乐的只有13人,其余的人有的在卡拉OK厅或舞厅唱歌或演奏,有的在做文化用品生意,有的什么都不做,专职做家教。
这当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干舞厅和家教的收入最多也最稳定,而从事音乐工作的则排列第四位。何军1991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头两年,他还热情不减地在一家市级艺术馆搞音乐创作,但由于房子问题一直不能解决,他开始琢磨挣钱的路子了。他先在舞厅伴唱,又到一家音乐制作公司当策划,后开始做生意,倒卖音乐器材,如今已有房有车有老婆。他终于明白:音乐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了。何军说:我其实很爱音乐,但我更爱生活!
美院毕业不画画
“远看像要饭的,再看是个拣破烂的,走近一看原来是美院的”。在常人眼中,这个顺口溜是美院学生个性装束的写照。周军,毕业后户口未能留京,人却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他在北京郊区找到了一私营装饰公司,老板许诺干得好多加薪,他开始没日没夜地干。在大学同学聚会时,他很满足地吐着烟圈说,老板很赏识他,开始让他带人下工地了。从此他被称做“包工头”。而关于他的最新消息是他已经离开那家公司,和几个朋友自立门户,正在搞一个“家装”。王真平是学雕塑专业的,毕业后在一所中学教书。凭那一点工资,他所希望的画展始终遥遥无期,他终于加盟了同学阿发开办的摄影棚。如今在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那些美工店、装潢公司中随时可以碰上一些美院毕业生。
学中文不作文
有人言传:大学中文系将来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新闻系和文秘系。的确,看看周围的用人单位几乎没听说过谁愿意要“学中文”的,而新闻和文秘系则很紧俏。成都近十家报社中,真正毕业于中文系的并不多,而工科大学生反而更多。那些大型企业集团老总们甚至认为,理工科大学生会文秘就算个复合型人才,所以不少中文系学生一毕业不去文化部门写文章,而是去企业公司学经营,然后再用生花妙笔为企业文化增色。
■木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