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11月14日
头版
01

让专家为现代农业把脉

——2001’中国农业高新科技论坛精彩回放

为探讨新世纪中国农业产业化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科技成果保护与市场转化等问题,在第八届杨凌农高会期间,举办了2001’中国农业高新科技论坛暨国际农业科技大会杨凌分会。包括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内的数十位官员、专家及学者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业企业发展、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中法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信息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企业发展六个专题论坛,登台发表了精采演讲。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农业部副部长的张宝文指出,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加入WTO在即,农业必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依靠农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必须以生态农业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农业技术。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田力普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中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仅是一种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而且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促进科技发展有利的一种机制。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特别是提高农业基研研究水平的整个过程,则需要有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体系。

——经济专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温铁军在《农业科技投入增加的制约条件与相关因素》中强调,中国的农业技术和投入政策研究,不能遵循国际通行的农业理论,当务之急还是大包干以后提出、但至今没有解决的“有中国特色”的老问题:如何重新建立适合小农村社会经济基研的研技服务系统。

——泰国正大集团农牧企业中国区董事长李绍庆的论点是,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根本;公司+农户的模式,给农民以最大的利益;农业产业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现任植保(中国)协会生物科技分会秘书、生物科技专家冯文煦在《跨国企业与中国生物科技:合作大于竞争》中点出,跨国企业与公共研究机构在应用技术方面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新经济环境下的合作需要社会观念的转变,你死我活的竞争并非唯一方式,“双赢”的合作理念才更好地彰显新经济与旧时代的不同。

——农村科技明显、全国劳动模范,山东寿光三元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在《依靠科技兴农、带领群众共奔富裕》中介绍了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三个历程,说明实行村校挂钩、以高新技术为主题,以市场需要为依托等可行的农村发展战略。

——畜牧师、宝鸡市农业局副局长刘汉卿指出,应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客观地分析形势,把握布尔羊项目作为支撑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并抓住机遇,努力加快布尔羊产业的大发展。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