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道德补课喝彩
王明柱
报载,湖南长沙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的第3天,发生了两件迴然不同的事件。其一,中南大学胡湘林教授在列车上突发疾病,乘客及车组人员素不相识,倾力相救,情景感人。其二,该市当日一行路人突遭摩托车撞击,鲜血直流,昏迷不醒,好心人路旁急拦“的士”,10分钟内无一辆过路车停车救人,继后肇事者又被人“解围”,扬长而去。正反两件事,折射出同饮一江水的长沙人不同的道德观。
诸如肇事者见死不救,“的士”司机麻木不仁的道德落差现象绝非长沙一处,现已传染成一种社会病。它再次警示人们:道德上的扶贫,精神上的自救已成为目前国民关注的焦点,加固软化了的道德大堤迫在眉睫。
面对社会转型期的众多失序、失落状态,人们都切齿呐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问题是,当你偶遇歹人行窃,童叟遭欺之境,是临危不惧,见义勇为,还是充当“看客”,做事后的“唱功”专家!然而,不尽人意的现实告诫人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是涉及到每位国民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创造一种和谐、健康、良好的文明氛围。如果部分人参与,多数人旁观,必会造成“服务链”的断裂,影响教育的整体效果。长沙肇事者逃遁事件正是道德素质失衡下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