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由一条新闻想到的
也然
某日,拿到一张西安的报纸,其头题新闻吸引着笔者去读,读罢,疑窦顿生。文章不到200字,全文录下:
眉题:我省对571名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主题:查出违纪金额1.99亿元免职26人
正文:10月31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截至9月底,全省对571名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党政干部527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44人,查出违纪违规行为金额1.99亿元,其中属领导人员主管责任金额1.94亿元,直接责任金额489万元。有关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平调247人,晋升40人,免职26人。
客观地讲,这条新闻旨在反映读者关心的一个大问题:领导干部清廉为政的基本情况。但就文章而言,读者虽也看重已知的这组数字,却更关心的是比这一组数字信息更重要的东西,如:经济责任审计审了县级以下,而县级以上怎么样?571名干部中涉嫌违纪的到底是多少人?是不是所有被审计的干部都涉嫌违纪?有关部门对干部平调、晋升、免职是不是根据的是这次审计结果?可能不可能只根据这次审计结果?全省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恐不止571人,其它的县级以下党政干部的情况怎么样?
另外,从新闻中给出的数据分析,有关部门给予晋升的40人肯定没有问题,被免职的26人肯定有问题,这都不用多说,因为这是由审计而引发的结果。除过这66人之外,其余的505人中被平调了247人,剩下的258人原地没动。这里又有一个疑问,这平调的247人到底是有问题的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问题,平调(实际上是换个地方继续当官)就能解决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平调只是正常的干部岗位调整,但这又与这次审计何干呢?
再则,这次审计共查出违规违纪金额1.99亿元,笔者瞎猜,如果这些违规资金牵涉的人很多,说明领导干部违规有“普遍性”;如果牵涉的只是被免职的一小部分,则说明这其中有大案存在,有关部门是否立案了呢?而这两种情况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不愿看到的。
因此,笔者想说的是,不管党政机关的政务公开也罢,还是媒体的信息披露也罢,都存在一个把话讲明白,把问题搞清楚,将群众想知道的信息公布出来的问题。象这条新闻这样说了半天,让人猜了半天,越猜还越不明白。既如此,披露这样的信息,发布这样的新闻,有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