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合理化建议切勿“冷处理”
省内一企业有位职工向厂部提的合理化建议实施后,企业月节支降耗3万余元,一时在厂内传为佳话。可有谁知道,这位职工早在两年前就分别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向当时的领导提出过,只是始终未被采纳。直到换了新领导,才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
不必讳言,类似情况在我们国有企业中并非绝无仅有。究其原因,同一些企业领导不把职工意见当回事有关,有些企业领导对职工深思熟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是不屑一顾,就是“半信半疑”,敷衍了事;还有的是嘴上讲要发动职工群策群力,开动脑筋提建议,可一旦收到凝聚着职工心血的建议后,却束之高阁。凡此种种,无不令广大职工灰心失望,热情顿减。
前不久从报上读到一则颇为振奋人心的消息,说的是东风汽车公司不搞形式主义,对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坚持“管理规范、科学评定、奖励兑现”的原则。四年来,光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170万条,创造经济效益2.5亿元。显而易见,合理化建议之所以能在“东汽”轰轰烈烈、硕果累累,关键在于公司领导的“热处理”。领导重视了,职工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起来了,则方方面面的好点子、好主意也就一个个“冒”出来了。数量一多,百里挑一,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就上去了。
企业职工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能否最大限度地将这股巨大潜力挖掘发挥出来,事关企业的兴衰存亡,事关企业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切勿等闲视之。
(马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