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植树节我们去哪里植树
植树节,我们到哪里去植树?这不但是记者要提的问题,也是那些关爱祖国山川秀美的人士们的共同呼声。
1981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正式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明确规定:凡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每人每年植树3-5棵。此后,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在神州大地普遍展开。我省各地都有义务植树基地,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上至中央省市领导,下到机关干部、工人学生、市民农民都进行义务植树。然而,每年只是植树节各地开展一些形式上的植树,划几片地方,一些领导拿着工具,在事先挖好坑的地方,把树放进去,培土浇水,有给人以作秀之嫌。植树是全民性的公益活动,而许多人想植树,一是不知什么地方能买到树苗,二是不知该种到什么地方。
记者从省绿化办了解到:今年就有不少单位打电话,询问植树节植树,怎么个种法,去什么地方种。而据省绿化办副主任卢从祥告诉记者:现在的荒山都被承包,地也被承包,西安就是环城公园等地,树也栽满。国家有明文规定:要绿化铁路、公路沿线。可铁路两边是老乡的地,你要种,农民让你拿钱,或者把地征去。要在公路两旁种,农民也让你拿钱。我省就发生过这类事情,在公路、铁路两旁种了树,因没给承包土地人“栽苗费”,过几天树就被连根拔起,扔在一旁死去。如今义务植树的大都是城镇的人,要让他们到陕北、陕南去种树,又不现实。
据了解,外地一些省区对公民义务植树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你确实不能种3-5棵树,每棵树收一定的费用,让别人代种。我省的规定是每棵树收1元。关键是这1元钱谁去收?怎么收?收了的钱怎么用,谁来监督?全省三千万儿女,每年有50万人愿义务植树3-5棵,每年下来,别说绿化一座荒山,几座荒山也绿了。
植树造林功在当今,利在今后,万万不可将义务植树日流于形式。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