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莫要植“数”造“零”
编辑同志:
每逢植树节,全国各地都要兴起一个植树造林的热潮。每到这时,上有领导带头,下有全民发动,植树造林轰轰烈烈。
然而,有一些地方是“年年栽树不见树,岁岁插柳不见荫”。某村近10年来花费4万元,在道路旁植树,可成活的不足300棵。某市在绿化带种下100多棵树。不到一星期,便有7棵桂花、花柏球被人连根拔起。当园林工人把所有的土坑补植好后,时隔不久,又有5棵不知去向。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除少数树是因为“水土不服”而死外,主要有:一方面是缺乏管理。有少数地方或单位,满足于植树节前动员一下,植树节时突击一下,植树节后总结一下,至于植的树是死是活,无人问津。结果,出现了“春天种,夏天黄,秋天死,冬天进灶堂,来年植树节再忙”的现象。另一方面是一些人护树意识淡薄。有一些人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见到名贵树种,便移回家去,据为己有;有一些人感到树不是自己家的,因而不爱护,或砍、或伐、或折断……
要消除上述现象,笔者认为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唤起全民族的护树意识。因为光种树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种下的树能够健康成长。面对种下的树,我们都应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护好树,莫再把植树造林变成植“数”造“零”。
■读者 高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