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各异的植树习俗
□文/焦锋
添孩子植树 江西婺源县部分地方,迄今仍保持“添了孩子必植树”的习俗。不管谁家,也不论生下来的是男还是女,生后的三天内,必须到一个地方种几棵树,越是贫苦人家,种树也越多。20年后,小孩长大,树也成了栋梁之材。是儿子的,娶媳可以打家具;是女儿的,可用来办嫁妆。当地人叫“解忧树”。
椰种陪嫁 海南省文昌县,女儿出嫁办的嫁妆之一就是一双双椰树,到婆家后,要将椰种栽选定的地方,幼苗伴随恩爱夫妻,茁壮成长。数年后,丛丛椰树,连成一片,成为蔚为壮观的“爱情林”,象征夫妻“百年合好,爱树常青”。
生女栽杉 贵州山区侗寨苗乡,仍有植“女儿杉”的传统,生了孩子都要在房前屋后植几棵树,希望自己的儿女们能像树一样经风见雨,茁壮成长。
辞乡种树 安徽歙县部分地方,仍保持“辞乡种树留情”的作法。哪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当了兵,或者迁移它地,都在自家或者本家族最亲人的房前种一棵石榴或樱桃,这两种树,一般三年后开花结果,当树开花的季节,就勾起了对家人的思念,所以当地人叫“念情树”。
增岁植树 湖南湘西的苗族,不论谁家生了小孩,都必须种一株树。以后每增一岁,再种一棵。孩子结婚时,就把这些树木作为家业。
定居植树 云南傣族群众有个习惯,他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居住,都要带上树苗,种在自己新居周围,让它生根、开花、结果。
合欢植树 海南岛的黎族,男女青年确定爱情时,女方赠男方两棵“订婚树”,结婚时,新娘要送婆家两棵“新婚树”,生子时,外公外婆又给外孙栽植两棵“满月树”,这些被人们称为“合欢树”。
新郎植树 我国崇明岛,青年男女结婚时,新娘必须从娘家带来几株“万年青”树苗,洞房花烛后的第二天中午,由新娘将红绸裹着的“万年青”栽在住宅旁,既绿化了家园,又象征着爱情的四季长青。
护林奇俗 居住在贵州、云南一带的白族,流传保护山林的奇特风俗,当地叫“开山”。每年正月初五过后,白族人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全家成年的男女,随身携带刀斧绳索,一起上山,到“山神庙”祭祀,向“山神”保证,决不砍伐幼松和“风水松”,并祈求山神保护,不遭豺咬、豹伤。至今“开山”习俗仍普遍流传。故白族人周围的山林,山树都苍劲挺拔,翠绿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