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3月13日
维权之页
03

且慢让技术尖子“下课”

某企业在抓内部管理过程中,采用末位淘汰激励机制,把“淘汰”内容定位于个人“产品销售”的多少为标准。结果有两名技术尖子因常年在机房上班,社会上识人不多,导致企业分配的产品销售任务没有完成而排列末位。按“淘汰”规则,遂宣布他俩待岗。面对“下课”的两名技术尖子,几经思想斗争,终于不辞而别。结果,该企业因他俩的出走,所在的生产部门处于高度瘫痪状态。为此,企业整体利益损失惨重。

业务骨干、技术尖子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是组织职工传、帮、带所需的中坚力量。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兴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力量的大小、技术尖子的多少。成功的企业无不想千方、设百计留住人才,厚待尖子,让技术骨干发光发热。然而,一些企业急功近利、贪图眼前,一味地强调直接经济效益,看重个人产品销量,忽视长远效益的存在,不顾客观事实,对职工采取“一刀切”的考核政策,结果事与愿违,伤及根本。上述两名技术尖子被迫“下课”,便是典型的例证。

勿庸讳言,企业要发展,重视经济效益是应该的。然而,效益的取得是无数个体要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唯效益而效益的管理思维,是不完整、不科学的管理方法,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境遇。科学管理的“第一”基调是以人为本的策略。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企业中一些专门人才在某些方面有专长,在别的方面就可能有其短。倘若因其短而被淘汰,实在有失公平,何况还是拔尖的技术人才呢?

管理的学问在于管人,人活则企业兴盛。从这个意义上讲,“末位淘汰”机制应该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活学活用,切不可因噎废食,人为地让“技术尖子”遭遇“下课”。 ■万孝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