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家花”与“洋花”齐放
年年岁岁花相似。今年会是怎样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在西安市文艺路花卉市场记者看到,“家花”与“洋花”齐放,共同装点这个美丽春天,而不少“植物”也在尽情绽放着绿色。
在春回大地的日子里,一切与传统有关的东西都会受到青睐,逢此时绽放的郁金香尤显得清丽脱俗,配之粗土制成或是略带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花瓶及花盆,真的是相得益彰。一度被打入冷宫的环形交错的低矮花卉在这里重新流行,形状有卵形、椭圆、星形,盛放它们的是精美的碗状花盆以及其他的圆形和卵形的容器。与“家花”的花朵硕大、艳丽照人形成反差的是,“洋花”的体态娇小,花色淡雅,含蓄而不张扬,特别招人喜爱。
从南到北,遍布花卉市场更多的是盆栽植物,高的、低的、阔叶的、针叶的……绿意盈盈莹润欲滴。从前,人们一味重装饰性,兼顾奢、庄严,欢庆,如今则是为置身其中的旁观者营造一种舒适安逸、回归自然的氛围,正因为此,人们对“植物”的兴趣与日俱增,花几元钱带回一盆风姿绰约的“草木”,为家增添一抹绿色春天的情调,何乐而不为?流行的法则年年都在推陈出新,花卉流行时尚也有一点永远不变的金科玉律:注重整体性、和谐感,与时令、心情和场合相一致。
整个花卉市场也透出另一种气息,“家花”不如“洋花”香,进口花卉动辄每盆要价几十块钱,有的甚至成百上千元,可本地花卉很少有突破百元的,更多的几元、十几元钱就成交,虽然成交量很大,可种花人却面有愁容。长安县一位花农抱怨,“以前往花店里送货时,红玫瑰最高时20块一扎,现在我妻子只能到路口叫卖,1块钱一扎就不错了。”看来,家花贱如草的局面还真是一个问题噢!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