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长安筑大道
——记长安县交通局局长王育毅
短短五年中,长安县新修拓宽改造公路1188.4公里,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道为脉络,44个乡镇通油路,670个行政村通公路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为全县90多万人民铺成了致富之道。每每谈起全县交通事业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人们忘不了长年奋战在交通战线上的铺路工,更忘不了精心绘制全县县乡公路交通网络蓝图,并把蓝图变为坦途的县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育毅。
精心绘蓝图
1997年初,身为县交通局局长的王育毅,面对县内国道坑洼多、省道路难行、乡道路不平、村道难出行的现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不得不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全县公路网络怎样摆布,从那里下手实施,如何才能做到多、快、好、省?作为我们这一届班子,不干出个样子来,怎能向组织和人民交待”。随后半年内,人们发现王育毅为官之道与众不同,他不是坐在办公室看文件、听汇报,而是一头扎在基层,早出晚归,上坡爬山,了解干道路面,在乡村察看县道路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人们还发现王育毅很快成了“公路通”,全县那条公路需要拓宽,那乡道路急需修通,在他心中已渐渐勾勒出轮廓,一百多天的深入调查,王育毅对长安交通事业大发展充满信心。他结合长安实际,认真分析发展趋势,按照科学、超前、可行的原则,组织制定出了长安公路建设发展中长远规划,大胆提出了在全县建设以县城为中心,北依西安向东、南、西辐射的扇形公路骨架和三横七纵的主干网络,同时确定了建设北接西安,南达秦岭的经济大动脉公路建设总体工作部署,为长安交通事业步入全面发展快车道奠定了基础。
热血铸辉煌
对公路建设必须“两手抓”,即一手抓干线公路建设,一手抓乡村公路建设,这样才能使全县公路建设上水平、迈大步。王育毅按照自己这一思路,带领局党委一班人,首先从打通县城四大门入手,1997年起投资2000万元,拆迁各类房屋8500平方米,一鼓作气完成了韦曲至杜曲、韦曲到何家营段二级公路的扩建工程、韦曲至郭杜超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基本解决了县城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促进了县城西区和郭杜工业园乃至长安中西部地区的开发。
1996年底,在全县以开拓实干出名的王育毅,根据长安乡村公路建设滞后这一现状,在多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持起草了《长安县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决定》,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县随之喊响了“全县总动员,大干三五年,修路富长安”的口号。44个乡镇,670个行政村拉开了“千里公路大决战”的帷幕。王育毅和局党委一班人,坚持抓点带面,典型引路,一年内在炮里、黄良、细柳三个地区组织召开了公路建设现场会,帮助乡镇广泛动员,勘察设计。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几乎牺牲了全部节假日,日夜与群众奋战在一起。1997年,当他看到部分乡镇和村,修路资金匮乏时,就毫不犹豫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了仅有的800元捐给了公路建设上,并动员全系统职工一次捐资达2.1万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育毅和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的这一举动,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很快吹拂在长安大地上,县上领导、机关干部、职工先后纷纷行动踊跃捐资,全县共为公路建设集资1.3335亿元,修通公路369条,共计1118.4公里,其中油路400.2公里,水泥路52.9公里,砂石路665.3公里,实现了全县670个行政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一下子跃入了全省乡村公路建设先进县行列。
实干创一流
韦斗路郭杜至西户路段,全长4.2公里,连同征地拆迁需要改造资金近800万元,然而财政紧张的县政府何以拿出这么多的资金,王育毅犯愁了:从全国、全省、全市看,要加快开放开发,县级主干道改造势在必行,从县财政能力看,又难以承受,怎么办?有些人认为:啥时有钱咱们再去搞。也有的人说:出力不一定能落好。可王育毅认为:西部大开发公路建设是基础工程,新形势为我们发展公路交通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世间没有现成饭。没有资金,即便是贷款,也要修路。于是,他和局一班人不等不靠,拿出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精神,一手抓修路,一手抓资金,轮番驱动,梯次跃进。为了形成一种创业拼搏的氛围,王育毅号召在全县交通系统开展了“我为公路建设做奉献”活动,并且自己首先带头,局机关每人捐出了一个月工资,全系统仅三天时间捐出了11.47万元,而就凭着这仅有的11.47万元资金,启动了4.2公里的公路建设项目,也就凭着这种不畏艰难的奋发精神,王育毅主持完成了这段本县自己设计、自己投资、自己施工的超二级公路,并被市上树为县道改造样板工程。
公路建设问题多,牵扯面大,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都是些棘手的难题。1997年,当韦郭公路工程刚刚拉开,西宝南线改建和沣河大桥工程征地拆迁开始启动之际,王育毅把留在乡下双目失明,长期卧床的老母亲和全部家务托付给妻子,自己日夜奔波于工程现场、乡镇村组、农户家里,每天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由于他不知疲倦拼命地工作,渐渐的患上了好几种疾病,偏头疼和关节炎时常发作,但他从来没有因病躺下,有时遇到病情发作时,他就用拳头使劲地敲打双鬓,缓解疼痛。也记不清有多少次都是晚上挂吊针,白天像正常人一样在工地来回跑,好多领导和同事劝他回家去休息,他却说:“党和人民把长安公路事业交给了我们,有多少事情还等着我们去干呢,现在咋能去躺下。”说后仍然与职工一同奋战在工地上。
白手起家,建设长安汽车站,是王育毅抓交通事业又一大“杰作”。长安县城车辆多而乱,管理难。1997年,王育毅在局里没有一分钱建设资金的情况下,采取市上投资和单位个人集资以及招商引资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700多万元,经过三年艰辛努力,建成了一流的长安汽车站,使县城车辆达到了车进站,人归点,集中停放,统一管理,既方便了群众乘车,又为长安市容整治和文明县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勤政谱华章抓好运输企业是交通工作的重要方面。几年来,王育毅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对症下药,逐一解决企业问题的基础上,把搞好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和企业改革放在首位,先后大刀阔斧调整了县汽车客运公司、县汽车运输公司,县汽车配件公司领导班子,加强了企业的领导。同时根据局属5户企业的不同情况,一方面分别采取依托国营大企业,资产承包经营,内部单车产权转让经营,融资租赁经营的人员聘用,工资灵活分配等改革措施,使日益陷入困境的企业恢复了生机。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安置下岗待业职工,三次组织系统职工捐资7000多元,帮助特困职工度过难关。多方协调为局属企事业单位建起了7幢住宅楼,改善了干部职工的生活条件。目前全局5户企业户户盈余,无一亏损。为加大改革力度,推行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打下了基础。
只有建设好局党委班子,才能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把全县交通事业推向前去,王育毅经常对其它领导这么说。作为一把手,在班子建设上,王育毅始终把团结、务实、高效、廉洁作为党委班子建设的最高目标。坚持严于律己,凡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在团结方面,他讲政治、讲正气,从发展长安交通事业的大局出发,提倡民主作风,办事公开,处事公道。在工作布置、评比考核、干部任用、资金使用等方面广泛听取意见,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在勤政务实方面,推崇扎扎实实,多干实事的工作作风,坚持开工不奠基,竣工不剪彩,仅此一项共节约资金达20多万元。在廉洁自律方面,他注重自我修养,严格遵守各项政治纪律,自觉执行中央省市作出的一系列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特别是在人事安排、住房分配、工程招标等重大问题上,坚决拒收各种礼品馈赠。好领导带出好党风,好作风带出了好局风,目前全交通系统干部职工思想稳定,工作积极性高涨,为搞好长安交通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年来,王育毅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贞,在生他养他的这片黄土地上,为90万父老乡亲致富有道,矗起了座座丰碑,同时也书写了他人生的辉煌,他不仅以出色实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而且以显赫的成绩被市县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西安市跨世纪立功竞赛先进个人、西安市办企业优秀党委书记和县级劳动模范光荣称号。长安县交通局成为了省级文明单位和市县先进典型。
润年 卫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