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服务西部开发事业
——西安市公交总公司改革发展纪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犹如和煦春风吹过,使西部开发桥头堡的西安陡添春色。
人们发现,见证了十三朝封建王朝兴衰的文明古都西安前进步伐加快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刺破了青天,一座座高等学府拔地而起;一个个科技园区毗邻汉墓唐塔勃然发展……随着新时代,西安又一次迎来了重振汉唐雄风,再现丝路风采的大好历史机遇。
在这应接不暇的变化中,穿梭往来其间的公交汽车无疑是这流光溢彩无数变化中的一朵奇葩。它象人类身体中的血液一样奔流,每天迎送着海内外的游客,并运送伴随上千成万的劳动者走上辛勤的工作岗位,为这座城市增添着活力。——人们不经意间发现身边的公交车变靓了,变多了,变快捷了,司乘人员脸上凝结了笑容。而创造这一“奇葩”的则是万余名默默奉献的西安市公交总公司全体职工,他们冬冒寒风、夏顶酷暑,以“优质、舒适、安全、便利”的工作,为古城西安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实现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发展确是硬道理
改革开发总设计师邓小平有一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而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的发展轨迹是对这一名言最好的诠释。
采访中,西安市公交总公司总经理杨天明告诉我们这样一组数据:
西安公共交通诞生于1934年,当时仅有两辆汽车营运,线路也仅限于城圈以内;
西安市公交总公司始建于1955年,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西安公交营运线路是32条,车辆468部,职工4000余名;
而到2001年底,西安公交营运线路达129条,拥有营运车辆2263辆,线路总长度达2238公里,年客运量4.1亿人次,职工人数达10200人。公司已从当初的一个单一的客运单位发展成为以城市客运为主,集客车修理、变电线网设计与施工、公交人才培训、旅游、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国有大型企业,固定资产5.62亿元。下属有8个营运公司及客车总厂、供电所、教育中心、多种经营管理处,共12个基层单位。
在深入公司采访,与公司上上下下众多职工交谈,了解更深之后,我们对公司发展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1992年10月,总公司新一届班子成立。他们始终牢记公交服务宗旨,把全心全意为群众提供良好的乘车条件放在工作的首位。为了改变当时西安市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乘车难”状况,企业自身存在的车辆老化、资金匮乏等问题,总公司领导班子呕心沥血,东奔西走,集思广益,大胆实践,很快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
——积极推行无人售票,努力提高公交服务档次。94年开辟了602路双层公共汽车线路,为古城西安增添了一景。94年6月1日在全市推出49条无人售票线路,96年6月推行无人售票在1107部营运车辆开展lC卡业务,建立150个代售预充值网点,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
——改革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寻找符合公交企业自身特点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推出不同类型的专线优质车。在全公司推行票制改革,在原基础上适当调价,为公交发展赢得了优惠政策。
——积极扩大经营范围,开辟、占领和主导客运市场。94年11月开通了西安至临潼306、307路公交车,成为西安公交向外拓展的一个里程碑。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通了4条陕西旅游公交专线,为开拓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旅游交通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98年实施中轿车营运新机制,使4条原亏损80万元/年的线路,实现年盈利近50万元,今年,购新车300余辆,开辟、调整新线路7条,满足了市民的要求,与老龄委联合签办了“老年人免费乘车证”,到目前为止已办理10余万张。
——积极规划、优化线路。调整客运结构,实现小公共汽车与大公交并举的新格局。近几年,公司车型从单一的铰接车、单机车发展成为以铰接车、单机车为主,无人售票车、双层客车、中巴车、大型旅游车、空调车、国外赠车等具有多层次服务功能的车型结构,仅98年一年就购车达650辆。
1993年总公司将18项权力下放于基层。压缩分流二、三线人员500余人,相继出台了内退、转岗、待岗、调研员管理等一系列人事用工制;推行岗位结构工资制,打破“大锅饭”的分配形式,形成竞争机制。万人企业中至今无一职工下岗,职工队伍稳定。基层五、六公司实行模拟法人与股份制两种试点,现行干部竞争上岗,受到职工拥护,加大、加快了改革步伐。
改革自有回天力
由于计划经济束缚,加之公交公司作为社会福利性企业的特点,公交总公司新班子上任伊始,公司存在退休人员多、包袱重、资金短缺、车辆陈旧老化、亏损多诸多问题。新班子成员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一方面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实质精髓,通过统一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而确定了“以改革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抓大放小,抓优促劣,内充实,外幅射”的企业改革发展方案。他们坚信改革自有回天力,坚信坚持改革一定能战胜于市场,实现国企的辉煌。
1994年11月,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他们率先在公交二公司4条线路试行风险抵押承包,将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引入了公交管理之中。1998年,总公司又在远郊4条亏损线路上实施,使4条原先每年亏损80万元的线路,实现年盈利近50万元,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
牛刀小试之后,针对西安市小公交营运混乱局面,总公司又将改革重点放在全市小公交整顿上。经过一番努力,全市小公交管理混乱现象彻底改观,小公交被群众视为“疯狂老鼠”现象得到根本扼制。在此基础上,成立起西安市公交小公共汽车公司,使全市形成了公交统一管理格局,也为国有公交实现小公共汽车与大公交的补充衔接创造了条件。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安市公交总公司又在企业票制、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在2000年初上报总公司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去年又与西安市体改委、国资局、公用事业局等行政部门,考察研讨了西安市公交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并策划开展企业改制新规划工作。现在他们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那就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最终组建公交集团公司。
十年辛苦不寻常。由于在外部改革的同时,公交总公司还大胆实践,在企业用工、分配及资产经营、后勤保障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从而使这家具有四十多载历史的老国企不仅经受住了市场大潮的冲击,取得了稳步发展,也为全国公交企业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
以人为本天地宽
在西安市公交总公司采访,记者深深感到这家大型国企近年能发生巨变,调出一片新天地,与单位党政工领导齐心协力以人为本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公交企业点多面广线长,每个车辆都是一个小社会,公交职工直接与成千上万群众打交道,听得多,见得广,思想活跃。针对这一特点,总公司党委提出“以德为本、重在育人,文化创新铸精神”的思路,党委书记刘武元直接抓职工精神文明建设,总公司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提出了“团结、拼搏、开拓、奉献”的企业精神,确立了“公交企业服务为本”的经营理念,以“对市民我代表公交,对游客我代表西安,对外宾我代表中国”为基础,全面树立企业新的精神风貌和企业形象。
为此,他们首先从抓职业道德教育,在全司范围深入开展确立“新理念、新公交、新形象”活动。把职业道德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融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他们先后开办各类技术、政治培训近60期,轮训职工3万人次,制定道德规范8大类400多种。通过不断教育,公交司乘人员为人民服务意识得到了增强,过去的那种“冷面孔”变成了微笑服务,过去的那种“乘车难”成为历史。司乘人员统一着装,运营服务车辆干净卫生,候车棚、调度亭、站牌设置全部实行规范化。公司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已成惯例,从而使西安公交以崭新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
公司总经理杨天明1971年在其年仅19岁时通过招工,来到公交汽车一场当了一名普通乘务员,凭着自己勤学苦干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并获得陕西省干部管理学院的大专文凭。走上领导岗位后,杨天明始终保持着职工的本色,事事处处关心职工、爱护职工,支持公司工会依法代表职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公交总公司职代会不仅按时召开,负责审议企业重大决策,而且真正发挥了纽带和桥梁作用,连年被市总评为“先进职工之家”,被省总评为“模范职工之家”。采访中,记者随意翻阅了他们的职代会记录,看到他们通过集体合同检查,保证了职工的加班费,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费的发放,规范了扣款的最高数额,保障了劳模待遇执行和有毒、有害工种身体检查和疗养权;去年行政采纳职工公开评议意见,奖励了41名优秀基层干部,另有6名不称职者则被免职;司务公开不但公开了大事要事,还连职工防暑降温、物资能源采购、卫生奖罚等事项也与广大职工见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消除了职工疑虑。去年司务公开工作受到了省总工会重视和表扬,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经验交流。与此同时,公开工作还促进了行政工作,现在总公司形成了不成文的制度,凡是重要岗位缺员,均进行公开竞聘上岗,主动接受职工监督。
平日里,公交总公司工会有计划的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文化业余生活。他们为职工建有篮球场、图书室、卡拉OK室、“职工小家”配置空调、彩电、冰柜、消毒柜、煤气灶、文化娱乐用品。经过党政工齐心努力,已为数千户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工会还与行政一道广开就业门路,全司一万多人无一下岗,不少当初调走者还纷纷申请要求回来。公司两级工会组织始终坚持“职工有病必看,有事必访,有难必帮”原则,通过与职工交朋友、察民情、知民心、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实事,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的贴心人。
春花秋实。对于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的工作党和人民给予了高度评价。公司先后获得省级先进企业,省委、省政府“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建设部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公司党委先后被评为西安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公司工会除被评为“省模范职工之家”外,还获得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会等荣誉称号。
文/余文 图/任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