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秦头楚尾”何以山青水碧
在江河严重污染的“警报”此起彼伏的今天,处于“秦头楚尾”的安康市却传来佳音:“汉江水质总体是好的,出省境断面一直维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但有谁知道,为了这里的山青水碧,为了给南水北调提供优质水源,安康人民和各级政府多年来所付出的代价和进行过的坚持不懈的辛勤劳作。
汉江对于安康来说可谓是“母亲河”,她在该市流经六县区,流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这优势的水资源,使人口仅占全省总人口8.3%的安康市,水资源却占全省的59.5%,人均占有量3710m3/s,人均占有量是全国的1.6倍,是全省的2.9倍。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加快和矿产产业的快速发展,给优势的水资源也带来严重威胁。为此,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在加大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投入的同时,加大了环保监督和整治力度,千方百计减少工业污染。据了解,“九五”期间全市累计征收排污费1460万元,筹措污染治理资金1000万元,争取省环保专项补助资金595万元,用于汉江流域安康段27个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近年来,市上对重点工业污染企业逐一进行摸底排查,结合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改造研究治理措施,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对“十五小”企业实施坚决关闭。6年来,市上对超标排污企业以“一控双达标”为重点进行限期治理,先后对限期未达标的120家企业预以关闭。
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根本,切实保护汉江水资源,是安康环保事业的又一特点。在为期10年的“长江防护林”一期工程中,全市人民共造林349.4万亩,完成投资4763万元。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三年来累计退耕还林64.5万亩,荒山造林16.7万亩。同时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功能示范区的建设推动下,使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0.2%。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政府有关部门又进行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界定工作,对全市11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分了保护区范围。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