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请错字先生下台来
·薛敏京·
本来严肃的讲台,或交流经验,或布置工作,或表彰先进,或发出号召,一人讲话,众人聆听,其影响广泛而深远,然而,如果其中夹杂着错别字或者出现错误发音,难免会令听众咋舌,讲话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现举几例供大家回味回味:
把“遇到棘手的问题”中的“棘”读成“辣”;把“好逸恶劳”中的“恶”读成(è);把“匿名信”的“匿”读成“若”;把“塑料”的“塑”读成“朔”;把“蜕化变质”的“蜕”读成“脱”;把“兑现承诺”的“诺”读成“若”;把“恪尽职守”的“恪”读成“各”,更有把“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读成“百尺竿丈更上一层楼”。
这些错误,究其原因,在排除领导干部没有说普通话的功底和受方言影响之外,并非故意之作,长期习惯已成自然,而未能引起足够注意,但不排除对个别字根本就不认识,对其意思根本就不理解的可能。
在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各行各业都在狠抓规范化管理的今天,有幸在台上讲话的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要力戒写错字、认错字,要讲普通话,注意纠正字词读音方面的不良习惯,切忌单凭印象自以为是,对于拿不准的字词,事先要查查字典,好好斟酌斟酌,必要时虚心请教同事,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免得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