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农协工你在他乡还好吗
——对一线农协工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在国有煤矿,农协工占到一线职工的80%左右。在企业深化改革的今天,对于农协工的管理不能不郑重其事地提到议事日程上。他们的政治待遇、工作待遇、生活待遇应该引起企业内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农协工是什么角色?有的说,农协工是煤矿生产的主力军。有的说,农协工是煤矿的经济利润的创造者。有的说,农协工是物质文明的推动者。这三种说法充分肯定了农协工对煤炭企业所做出的贡献。但同时还有三种说法。其一:农协工是临时雇用的廉价劳动者。其二:农协工是利益享受的旁观者。其三:农协工是政治生活的冷落者。这三种说法也客观形象地反映出了农协工的社会地位。
对于农协工的管理,已经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矿或某一个局的圈子内,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深化改革劳动、人事、用工制度值得思考的深层话题。笔者通过调查后认为,要抓好对农协工的管理,就要从深层次上思考问题。
农协工队伍的现状及特点
人员流动加快。过去,一个企业一两年才招一次工,近几年一年有可能招几次工,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一是农协工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收入低。二是农协工转合同制工人的政策不再执行,从长远看他们失去了奔头;文化素质低,农协工主要来于贫困地区,文化素质低。据某单位统计,全队154名农协工,高中毕业的仅占0.6%,其中还有一名文盲。同时,受文化限制。缺乏学习生产技术的主动性安全自保意识;与全民合同工相比,农协工更能吃苦,他们勤劳、踏实、肯干,只要付出能获得相应回报,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但很多企业实际上是只想马儿跑得快,却不愿多给草吃。
应采取的对策
政治上关心。要象关心其他职工那样来关心农协工,给予平等的人格待遇,入党、选树先进典型等,决不能歧视农协工,不能因为他们是农协工身份就遇良才也弃之;营造有利于农协工成长的一切环境。农协工来到矿山,他们就是矿山的主人。从入矿的那一天起,就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利用培训学习等机会,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企业精神教育和职工道德教育,让良好的政治氛围感染农协工。其次,营造有利农协工成长的工作环境。一是严格把好入矿培训,培训内容力求全面、系统,决不能让培训流于形式,投入生产后,抓好传、帮、带工作,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业务技术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主保安意识。从硬件投入上逐步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尽快使农协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再次,关心他们的生活环境。建好两堂一舍,开辟文化娱乐场所,营造归止如家的大家庭氛围;精神上鼓励,要让农协工爱矿山,我们先要爱农协工。以心换心。可定期组织优秀农协工外出旅游、疗养;可定期召开农协工座谈会、大办宣传农协工的奉献精神,对表现突出的能重用的就重用,提高农协工的地位;维护正当权力利,农协工和其他职工一样,理应享受一切该享受的权利。要力戒侵权事件的发生。彻底杜绝加班延点现象的发生。落实好医疗、统筹,各种(公休、节假、伤病、探亲)假等有关方面的政策。
总之,对农协工的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留人先留心,心留住了他们就会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这样,我们的企业就会健康发展。
■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