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26日
综合新闻
02

高原陕西兵

新建的青藏铁路的起点在格尔木,格尔木本是一座大兵营。这样一个新兴的高原城市,离开了兵,话题就不知该从何说起了。

我要说说高原的兵,说说高原的陕西兵。

在格尔木的兵营中,陕西兵不少,来自陕西的优秀士兵更多。在昆仑山南山口的一个山脚,有一个部队的抽水泵站,在那里驻守的就是一个陕西兵。这位入伍已经快三年的细高个的士兵,来自陕西的丹凤县。他一个人,不,他还养了一只狗,在这里守泵房。小院落扫得挺干净,机器擦得也挺干净。这里前几年人特少,一天到晚只能看见泵房边青藏公路上的汽车,再就是眼前一根草也不长的昆仑山。没有可与交流的人,每天就只能听一听泵房中传出的机器运转的声音。青藏公路上过汽车的时候,狗就出去吠几声。

说实话,这样的寂寞我可受不了。我和朋友来到这个泵站的时候,小伙子正在摆弄电视机,部队新近给这里安装了一个卫星接收器,还发了一台影碟机。他显得特别高兴。我问他,没有这些的时候怎么办?他说,看书。我问他喜欢看什么书?他说,乱看,总部送来啥就看啥,最喜欢看的是贾平凹写商州的那些书。当兵几年没有回过商洛老家,老想家,就看这些书。

在青藏公路沿线,有青藏兵站部七、八个兵站,我知道的就有纳赤台兵站、沱沱河兵站、唐古拉山兵站等,这些兵站上都有我们陕西的兵,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我的朋友袁瑞刚从渭北到青藏,当了近二十年兵,三江源头的沱沱河兵站的几年是他军旅生涯的重要阶段,他形容那些年兵站的艰苦和寂寞,言语中有无奈也有自豪。他说现在不同了,现在修铁路,沱沱河人多车多,也热闹得多,各种给养也运送得及时,信息渠道也多,士兵们争着上兵站。

在格尔木,我曾借住在某汽车团的小招待所。每天进出,我都要经过团部的大门。有一次,在大门口,我接受哨兵的盘查。一个规范的军礼之后,问话、看证件,那种仔细和认真,让人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说:“我是你们政委的客人。”“什么?政委的客人?那也得登记!”不容置疑。我一笑,他问我:“你笑啥?”我说:“你是陕西人?”他笑了,说:“你也是,欢迎你,我在执勤”。我又一笑,表示理解,陕西人都是这种脾性。

朋友告诉我,在青藏高原当兵的陕西人,争强好胜,决不服输,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的,不在少数。学习、培训、执行任务、各种比赛,陕西兵从来不落后。走青藏线给西藏运送物资,陕西老兵多的走过100次,少的也有40来次,老兵给新兵“吹牛”,常有一句话:“你走过几次青藏线?”我在格尔木的时候,正巧青藏兵站部举行篮球比赛,一个陕西人当头的团队,只认准了第一名“猛打”,球场上刮的竟是“陕西风”。

陕西兵在青藏高原肯出力气肯吃苦,做事又格外认真负责,因此,陕西兵成气候的也不少,武崇斌、翟顺强、曾秋贵,这几个我认识的,在高原,在格尔木都是不大不小的人物。他们的努力与业绩,我佩服。 本报记者 严天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