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搏命风火山
初秋的青藏高原已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七八级大风裹着铜钱般大的雪花在可可西里的风火山地区肆无忌惮地狂吼着,发出刺耳的尖叫。
一个羸弱的身影刚走出风火山隧道,就一下子瘫倒在通风机旁。几名交接班的工人急忙奔过去,一边呼唤着“刘总”,一边将他抬往工地医务室……
他叫刘万奇,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公司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的总工程师。
好男儿当自强。为解决青藏铁路高原永冰土泥砂互层这个世界级的施工难题,刘万奇已在纵深的掌子面整整蹲了两天两夜!由于劳累过度,加上现在体重比刚上场时减少了28斤,终因身体极度虚弱而昏倒在工地上。
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海拔4905米,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隧道,为青藏铁路全线第一重点难点工程。
为建设好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刘万奇决心用一流的业绩报效祖国。上场伊始,他结合风火山隧道特殊的地质构造,编写了30多万字的《风火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该方案经8易其稿后,于2001年8月在北京由铁道部组织专家论证会上获得通过。
同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正式开始掘进。第一炮炸出的弃砟全是晶莹透亮的冰块,所有的围岩都是冰体组成,令人瞠目结舌,在这种被视为隧道施工“禁区”的地质条件下施工,其难度可想而知。若震动大,冰层极易破碎;若震动小,冰层就会无动于衷。即使恰到好处,围岩也极易出现热融;若温度过低,又会影响支护和衬砌质量。为解决这个世界级施工难题,刘万奇在掌子面反复研究围岩稳定所需的最高温度和喷锚支护的最低温度,以及爆破后封闭融化圈的最佳时间。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施工方案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终于按时攻克了这一世界级的施工难题。
为尽快解决这道施工难题,刘万奇与队长任文祥一起,在掌子面整整蹲了68个小时。他们将洞温调控在正负3度之间,进行了反复试验,终于测定出零下1.3度的“最佳温度”。随即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一举突破了“裂隙冰丰富区”这道施工难关,受到铁道部、青藏总指挥部以及科研单位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因工作成绩突出,刘万奇先后获得了中铁二十局集团“十大科技创新能手”,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孙臣领 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