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14日
维权之页
03

三位70余岁的工亡遗孀将何处安身

李秀英、金素芳和赵苗香三位老人在一堆废墟旁,心情黯然。她们居住了40多年的“烈属院”就要消失了,她们有一种难舍之情,但更多的是一种焦虑和悲哀,因为“烈属院”被拆之后,她们余生将无安身之地。

1954年国家建设大西北时,她们相继从东北、河南来到位于铜川的陕西煤炭基本建设公司建井队工作。1958年,由于建井过程中发生事故,史俊文等7人因工牺牲,而史俊文正是金素芳的丈夫,李秀英、赵苗香的丈夫亦在牺牲的7人之中。1964年,煤建公司为方便管理,将因工牺牲的7名职工的遗属安排到子弟中学内居住,人们称她们所居住的院子为“烈属院”。就这样一住40年,她们没有向公司提出过任何“非份之想”,7位孀居的妇女有4位老病而逝,如今只剩下这3位老太太。

今年9月7日,陕煤建司一中突然给她们下发通知,按照规定,烈属院所在位置将建成锅炉房,学校采暖工程必须于11月中旬通气,“烈属院”各住户务必于9月11日前搬离,逾期不搬迁者,将予以强行拆除。据了解,学校的安置方案是她们可以优先选择新建住宅楼的房型和层次,在新住宅楼建起之前,每户每月补贴70元左右,另一次性补助80元搬迁费。这种安置方案不能不让她们哭天抢地,70多岁的她们还有必要买房么?现在每月领取200元抚恤金的她们有能力按市价购房么?她们只能“按兵不动”,学校在强拆了其他几户人家居住的房屋后,不得不在众人的关注下停止拆房。

76的李秀英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儿子儿媳都下岗了,连同孙子一起五六口人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子如果拆了她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1983年6月20日,中国煤炭地质工会曾为史俊文正名,按规定亨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75岁的金素芳说,我们大老远从东北跑来建设大西北,没成想将入土了还不得安生,连个窝也没了,能不伤心么?

73岁的赵苗香说,其实多年来我们患心脏病、高血压看病吃药都靠那200元钱,有难处没找过组织,学校从7月份起又强行停了我们的水电,希望别这么折腾我们这些老婆子了。

煤建司一中张校长自有一番说辞。他说,我们这里有2000多学生,其中700多人住校,拆不拆房关涉到学生的取暖问题,不能为了部分人而不顾大局,何况学校答应给她们三户一定优惠,如买不起房,可每月发60元计三年共2160元,自己在外面租房子。在采访中,煤建司韩副经理与张校长的话如出一辙。他解释道,她们是工亡遗属,可以特事特办,特殊对待,按房屋拆迁政策规定她们最多可享受一年补贴,考虑到经济利益,给她们补三年已经是我的最大权限了,就这些钱还得从拆迁补尝费中拨付。

这仅仅是三位老人的悲哀么,把青春付与建设,福利年代无所求,而今却被逼参与市场消费,否则居住无所:究竟人变的无情还是市场无情。她们本不需要撕裂噪音大声疾呼,也不需要别人居高临下的施舍,她们只需要她们该享受的东西,比如最基本的居所,也将净光光不存在了。

■文/图 本报记者 宋宗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