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0月14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阅读见识与“心灵空间” 讲话 闲读偶拾 墓亦豪华猫狗辈 敬仰一种精神 广告 通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敬仰一种精神

□文/张文刚

那一日,乘舟劈波,登上威海刘公岛。目睹北洋海军与甲午中日战争的一处处遗迹,纵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和陈列,抚今追昔,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画卷,顿时展现在面前。

面积为3.15平方公里的刘公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似一艘巨舰,把守在威海湾的出口,将威海湾一分为二,使其易守难攻。湾内水深浪缓,是天然的优良军港,素有“东隅屏藩”、“不沉的战舰”之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筹建北洋海军,在此修建了一套完整的海陆军事设施;1889年,北洋海军提督署也竣工落成。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扬言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于1894年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朝鲜和对中国的战争,按中国的旧历干支纪年,这一年是甲午年,故史称甲午战争。

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时50分,北洋海军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遭遇,一场规模空前的激烈海战打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所在的旗舰“定远”号一路领先,处于舰队“人”字阵形的尖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日舰“畏定远甚于虎豹”,故有意避开,凭借快速,直扑北洋舰队右翼的木质弱舰超勇、扬威二舰。超勇、扬威虽舰龄长、航速慢、火力及防御能力差,但毫不示弱,奋勇还击。然而力单势薄的超勇、扬威两舰终难敌号称“帝国精英”的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舰,13时20分,已“中弹甚多”,燃起大火,相继被击毁。

“致远”舰在管带邓世昌指挥下,首尾齐发12英寸大炮,同时又发射格林炮,“先后共百余出,击中日舰甚多”。

双方激战至下午2时30分,敌吉野等舰驶至北洋海军舰队旗舰“定远”号的前方,步步紧逼,并企图施放鱼雷。邓世昌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则我军可以集事(成事)。”他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驶在定远舰前头,迎击敌人。战不多时,致远舰陷入敌众舰包围之中。邓世昌激励大家说:“吾辈从军,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致远舰官兵同仇敌忾,英勇还击敌人。交战约一小时,致远舰多处受伤,且弹药将尽。这时,横行海上的日舰吉野迎面驶来。邓世昌义愤填膺,怒不可遏,准备与敌同归于尽,以保证全军胜利。他下令本舰以最高速度向吉野撞去,不幸中敌鱼雷,锅炉爆炸,舰身倾覆,旋即沉没,官兵纷纷坠入水中。

邓世昌坠水后,随从刘忠递给他救生圈,他断然拒绝,并且高喊:“以合船俱没,誓不独生!”接着,又有一艘中国鱼雷艇快速驶来,水手们高呼“邓大人,快上扎杆!”邓世昌不应。这时,他的爱犬也游到他的身边,衔住他的手臂,也被他推开了。爱犬又衔住他的头发,邓世昌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随之沉没。全舰官兵250人除27人获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邓世昌为国捐躯,时年45岁。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上下,莫不痛悼。光绪皇帝赐与他“壮节”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并亲自为邓世昌撰写祭文、碑文各一篇。次年,光绪帝又赐银10万两,用于修建邓氏宗祠。宗祠大门两侧的楹联是:“云台功首,甲午留名”。1879年朝廷又赏给邓母匾额一方,以示旌表。威海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于环翠楼中堂挂邓世昌遗像。荣成百姓还在成山头日主祠内立邓世昌雕像,年年祭祀不忘。

邓世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丈夫气概,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敬仰这种精神,更敬仰它的民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