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安居工程”
□文/隋冬
建筑工人注定住不上好房子似的,我工作了大半辈子,直到5年前临退休了,才赶上单位的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交了两万多元,住上了一套两居室的楼房,而参加工作才两年的儿子,刚一结婚就花了15万元买了套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一想到我们父子两代的安居工程,我们全家无不唏嘘慨叹啊!
我刚参加工作时正赶上“大跃进”时期,在工地上住的是用高粱杆搭起的“地窝子”,冬冷夏热,那种难受的滋味恐怕现在没人能体会得到。
后又赶上生活困难时期,工程建设项目大量压缩,许多战友被下放农村。由于工程量减少,流动搬迁十分平常,有时一个月要搬两三次家,连盖棚房都来不及,这个时期我一直是住农民的草房。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我大多是住在工程队的油毡集体宿舍里,夏天奇热、冬天奇冷,一到下雨,那真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我住的最好的房子是给甲方已盖好但还未交工的大厂房,但却住不了几天又转移到另一个工地还得住油毡棚房。
我们当建筑工人的一年到头没个闲着的时候,但盖了一辈子的房子也捞不着住上一间楼房,直到十几年前,我才按工龄排队,分得了一套26平方米的简易楼房。这种简易楼房全楼只有一个楼梯,五家用一个卫生间,现在已很难见到,但在当时,是实现美梦一般很知足了。
儿子是5年前大学毕业的,他先是在项目部负责技术,后又自己承包工程当项目经理。工作第二年竟从银行贷款买了套三室两厅的楼房,并进行了豪华装修。面对我的数落,儿子毫不相让:一个美国人20岁贷款买了套别墅,直到80岁去世前还清贷款,但却享了一辈子福;一个中国人从20岁开始攒钱,直到临退休才买上自己的房子,但却受苦一辈子,哪个划算?
理是这个理儿,可儿子忽视的是如今的一系列好政策。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赶上好时候了——盖房子的现在能住上好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