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一帖长生不老药
□文/石玉录
上海有位姓储的老太太,今年102岁,是中国年龄最大的股民。2001年老太太炒股赚了钱后,愉快地对大伙儿说:“走,咱门嘬一顿去。”她把平时关心她、帮助她的街坊邻居、亲朋好友请到上海著名食府——金粤渔村,欢欢喜喜地嘬了一顿。
储老太太年逾百岁,却还有着少年郎般的心态,正是这种天真无邪、乐观随和、喜合群、爱热闹的心态使她至今耳不聋、眼不花、吃得香、睡得好,使她较一般的老人健康长寿。
科学研究证明:当人心情愉快时,大脑的情感中枢会分泌出一种有利于健康的脑内啡肽,这种物质既可镇痛,又抗衰老,既能激活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和有害的微生物,又调节内分泌,排除生理障碍,使人祛病长寿。
储老太太并不像有的老人那样刻意吃什么、补什么,她从不忌口,家人吃啥她吃啥,尤其爱吃菜饭,爱喝南瓜粥,大肥肉照吃不误。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了新疆地区的长寿老人,新疆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很少吃水果蔬菜,从营养角度来看,这种不平衡的营养是不利健康的,但新疆地区的长寿老人很多,新疆地区是世界五大长寿地区之一。为什么?因为新疆人生活快乐,维吾尔民族是个爱唱歌爱跳舞的民族,许多长寿老人年轻时都能歌善舞,上了年纪仍曲不离口,这种良好心情保证了他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促使他们生理健康。
由此可见,长寿并不在于吃什么,补什么,关键是要有个好心情。《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并不缺吃少穿,但她的性格决定了她难以长寿。她多愁善感,见花落也落泪;而《红楼梦》中的刘姥姥生活贫困,缺衣少食,一家四口人靠几亩薄田苦度岁月,但她活泼开朗,爱说爱笑,象个顽童,豁达、坦然的心态使她长寿。
我在公园里曾遇到这样一位老人,退休前是一个化工厂的工人,一天他对我说,他有一件很窝心的事让我帮他写篇文章寄给报社。我问什么事。老人说现在的年轻人一上班每月就拿几千元,而他刚上班时每月才二十多元,干了几十年,如今退休了每月才拿一千多元的退休金,多不合理呀。我劝老人不要想这些,时代不一样,文化程度不一样,创造的效益也不一样。老人听不进我的话,气咻咻地走了。后来,我在公园再没看到他,问别的老人,才知他生病住了院。
背着这么沉重的思想包袱,身体能好得了吗?科学资料显示,愤怒、沮丧、抑郁、嫉妒等不良情绪对大脑皮质的刺激会引起全身的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最后引起脏器功能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尤其是老年人,身体各部分机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怎能经得起不良情绪的折腾?
所以,好心情是一帖长生不老药,它能让您健康,帮您长寿。所以,老年人要切记,不愉快的事不要去想它;要知足常乐,心胸开阔,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交一些朋友,让生活过得既有意义又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