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能工巧匠是工厂的宝
792厂革新能手有了“专利权”
本报讯 近年来,七九二厂(陕西群力无线电器材厂)积极开展群众性“小改小革”活动。涌现出大批革新能手,其中几位佼佼者,除了获得一笔奖金外,其设计的产品更是有幸被以自己的姓名命名,成了厂内不是“专利”的“专利产品”。
十一车间职工王同利在任774小组组长期间,根据774产品的特点,设计制作出的774产品测试夹具,不仅使该产品的测试变得方便可靠,而且效率也比原来提高了三倍以上,从1993年使用至今已测试了二百多万只产品,被命名为“同利测试夹具”;十五车间职工隋秋凤设计制作的通用继电器包装夹具,使每个动作一只的包装方法,变为每次装满一个包装管(20只),工作效率提高20余倍,不仅大大减轻了包装工序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规范化的操作,避免了继电器插脚碰弯,提高了包装质量,被称为“隋氏包装夹具”。如今,王同利和隋秋凤改造设计的产品测试和装罩两个已纳入群力厂正式工艺的夹具。
“陈郑浮动镗刀”则是两个人合作的结晶。工模具分厂的陈霖、郑彬在现有设备上,对工具镗床精加工内孔的刀具刀杆进行改进,制造的“浮动模架镗刀及刀杆”使生产中存在的导柱孔表面粗糙度差及孔径尺寸一致性差的缺陷得到改进。浮动镗刀具有自动找中心功能,既保证了孔的圆柱度又利于机床保护;排屑能力还高于普通镗铰刀;孔的表面光度又可提高一到二级;原加工镗刀或铰刀多为外购件,成本在10元左右,且易报废,现刀块成本仅1元左右,且体积小可利用边角料进行加工。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