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11月26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 从打工妹到亿万富姐 生活中的靳羽西 新疆斗鸡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求实创新 不断进取 广告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
04

新疆斗鸡

□文/郝晓利

斗鸡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游戏,不知始于那朝那代。吐鲁番和鄯善自古就是出斗鸡的地方。这里出产一种大骨鸡,头似蛇头,鸡冠极小,嘴如鹰嘴,锋利而粗壮,胸部宽阔有力,身高可达60—70厘米。羽毛黑里泛绿,平均体重在4公斤以上,走起路来威风凛凛。它天生好斗,可以看家,喜啄撵生人。

在当地饲养和训练斗鸡的鸡场里,给斗鸡从小就吃刺激性饲料,以使其性情更趋凶悍好斗。让小鸡在横竿上做“体操”,训练它在横竿倒挂或旋转时保持清醒头脑,以及胆大、机敏、顽强的素质。此外让它们经常和陪斗鸡相斗,这些陪斗鸡的距和喙上都套上套子,这样,斗鸡总能击败所有对手,从而培养了一种很强的自信心,从幼小时起,它就踌躇满志,自鸣得意,自以为不可战胜。

除了加强训练、提高斗鸡的战斗力外,比赛时还须进行一番“武装”,给斗鸡的爪戴上人工做的假距——两把锋利的钢刀。有的还使用“化学武器”,往鸡的头上涂上狸膏、鼬尿,对手闻到异味就吓得魂飞魄散,毫无斗志。还有的给鸡的翅膀上撒上芥末,抖动时敌人眼睛睁不开,因此败北。不过这是以邪门歪道取胜,算不得斗鸡的真本事,也为主流所不齿。

去年夏秋之际,应友人之邀我去鄯善以东一个小村子里,观看了一场真正的斗鸡比赛。

斗鸡赛场中间是一片空地,四周早巳围满了人。斗鸡的主人抱着他们的鸡走进场子。那些鸡翅膀已经修剪过,尾巴也只留下一根长长的羽毛当作方向舵。鸡冠也早被割掉,不然战斗中互相啄撕鸡冠,流淌的鲜血就会遮挡住眼睛。这样,斗鸡就显得比普通鸡又小又瘦。

这时,两个人抱着各自的斗鸡互相走近,互相挑逗着,斗鸡拼命向前伸长了脖子,欲向对方冲过去,却只是徒劳。大约过了10分钟,主人又拔下它一把绒毛,拧一下屁股,戳一下它的脊背,才猛地放开手。

但见,两只鸡箭一般地冲向对方,轮番从对方头顶上飞过去,没容人看清楚,两只鸡已经张嘴撕咬扭成一团。一会儿,两只鸡复又猛地挣脱,瞬间又闪电般地扑向对方,发起猛烈进攻。那惊心动魄的搏斗,时而在地上,时而在空中。斗鸡闪、转,腾、挪,冲,撞,抓、打、蹬,铁钩般喙嘴专向肋部、头部和眼睛等死穴狠命啄去。爪上钢刀呼啸着,寒光闪烁,又砍又刺,又捅又打,如拳击,似击剑,胜散打。

终于,有一方躺在地上起不来了。胜利者满身血污,自豪地站在那里,凝视着对手,只是当牺牲者身体偶有挣扎时,胜者便冲上去给它补上致命的一刀……

看这场激烈的斗鸡,犹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赛、抑或斗牛表演一样令人感到刺激、过瘾,以至到今日仍然记忆犹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