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创造名牌铸辉煌
——陕西省汉中收获机械总厂创名牌纪实
本报汉中记者站 张文 王梅
陕西省汉中收获机械总厂是汉中市直属骨干企业,始建于一九五九年,是具有四十多年农机生产制造历史的专业厂家。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初,该厂生产的5TS-50脱粒机多次荣获省优部优等称号,产品畅销黄河流域九省(区),深受用户的好评。现在的主导产品为系列联合收割机,其中“汉钟牌”4L0.75稻麦联合收割机曾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为了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推动企业发展,他们始终紧盯市场需求,不断研制和开发新产品。
早在1989年,汉中收获机械总厂就通过厂效挂钩,开始了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研制。但真正使稻麦联合收割机走上市场是1993年底明万寿同志出任厂长兼党委书记之后,新的厂领导班子在老产品积压,生产停顿,职工放假的严重困难中找准主要矛盾,抓重点,攻难关,团结率领科技人员加快了“汉钟牌”4L0.75稻麦联合收割机研发步伐。从1994年的试销80台到1995年批量生产500台,96年产销1500台,产销量连年翻番,1997年生产“汉钟牌”稻麦联合收割机3040台,销售2520台,销售收入达2400多万元,实现利税207万元,利税同比增长254%,实现了四年四大步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汉中收获机械总厂历史上最好成绩。该产品也先后获得黄河流域九省区博览会金奖,第二届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后稷金像奖,“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正当企业如日中天顺利发展之时,出于良好愿望和支持发展的目的,汉中市领导和市经贸委向收获厂提出了兼并或托管另一个市属机械厂的主张,试图走一条低成本扩张的路子。厂领导班子虽然认为企业才刚刚扭转困难局面,此时要托管另一个企业,其面临的压力不小,但是出于追求进步,追求发展的本能,他们还是以坚强的决心和不怕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接受了托管的意见。于1997年底,同另一个市属国有机械厂签订了实施人员托管资产租赁的协议。托管后,他们以极大的诚意和热情解决被托管企业的职工困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奋力开拓新局面。98年上半年,就已出现了联厂联心,共图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在麦收销售旺季,遇到了全国性的洪涝灾害,该厂产品的主销市场小麦大量减产,季节性很强的联合收割机的销量锐减,产品大量积压,生产经营形势急剧恶化。加之,实施托管后,因种种原因,政府的主要优惠政策落空,企业负担加重,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被动局面,全厂再一次陷入困境。“屋漏偏逢连阴雨”,99年以后的连续几年,由于粮食生产阶段性过剩,粮价下跌,农民收入下降,加上油价上涨,收割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整个农机市场持续进入疲软阶段。多数农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遭遇了转产、破产倒闭的厄运,汉中收获机械总厂也再次到了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
2001年,企业在半停产状态中苦苦挣扎,失望悲观情绪笼罩着全厂,在这个严重关头,厂领导班子没有被急转直下的严重局面所吓倒。而是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分析情况,研究对策,正视困难,反思过去,调整思路,寻求出路。厂长明万寿同志经过一个多月的深思熟虑,仔细分析了农机市场的行情走向,针对自己企业目前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个扭转局面,走出困境的新思路。也就是利用收获机械总厂地处市区中心繁华地段,决心把实施资产置换作为企业解困的重头戏来唱。他首先对现有生产区地段地价和可能成交的置换价款作了基本估算,并对在郊区适当地段重建一个同等规模的生产线所需费用作了基本预算。经比较,置换价差在2000万元左右,有了这部分资产置换后获得的增值资金,就能解决大部分内外欠帐因素,并且为企业开发产品重新起步留有资金。明厂长的这个方案得到了厂领导班子和全厂职工的一致赞成和大力支持,厂职代会经过充分讨论,全票通过了这个方案。于是“以资产置换为龙头,以开发新产品和改制为重点”的新工厂方针目标,正式在全厂叫响了。全厂上下又再一次在失望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坚定了度过难关,走出低谷的信心。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克服了置换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达到了预定目标。在同等地段,同样条件下,取得了最高的置换价格,争取了政府最优惠的支持政策。并用老厂置换出的资金,成功地收购了另一个破产企业。收购的这个企业,地处本市开发区南区,占地54亩,占地面积和生产辅助设施均比老厂区扩大了三分之一,而且现有厂房设施比老厂优良完善。目前,已完成了新厂的维修改造和设备搬迁工作。他们的成功举措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市领导赞扬说,收获机械总厂的资产置换是国有企业。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成功尝试,打通了一条路,救活了一个厂,盘活了一块国有资产,一举三得值得借鉴。
与此同时,该厂的产品开发和企业改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从九八年以后老产品小型背负式联合收割机逐渐滞销以来,他们就认真反思过去,抓紧市场调研。很快瞄准了能使稻麦两用,以收脱水稻为主的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的开发研制。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和顽强拼搏,先后开发研制出4LZ160型、4LZ180型、4LZ200型三个规格4种机型的系列新产品自走式稻麦联合收割机,并已初步在汉中安康、湖南、青海、山东等地打开了市场。这个系列产品的开发成功,凝结了明万寿和他的班子成员们的大量心血,凝结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劳和智慧,燃起企业发展的希望之火,是全厂上下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的成功写照。在刚刚闭幕的第九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上,收获机械总厂参加展销的新产品引起了农机专家和农民朋友的极大兴趣,自始至终被寻问情况索要资料的人群所包围。预订合同200多台;有购买和经营意向并留下电话和联系地址的达500多家。
历经兴衰和磨励的收获人,深知时间的宝贵和产品性能质量的重要性。因而在近几年的产品开发过程中,他们始终把产品的性能质量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从设计选型、市场定价和外购零件的选用等关键环节上,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务求使新一代联合收割机以老品牌新质量,新水平出观在农机市场上,真正成为中国农机市场的新品,西部地区的精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许多干部职工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含辛茹苦,自觉加班延点,放弃了国庆、春节的假日休息,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熬过了多少个酷暑严寒;为了追赶工作进度,许多工人和技术人员,废寝忘食,饿了就在工作现场吃袋方便面,困了就在办公桌上打了盹。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饱经风雪严寒的人,深知道春天的温暖;经历了困难和挫折的集体,倍感到成功的喜乐。收获人经过三年多的卧薪尝胆,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在把厂长明万寿提出的“以资产置换求生存,以开发新品和改制求发展”的思路变成现实,企业再一次闯过了生死关,正在从困境崛起。
当笔者知道了收获机械总厂几年来所经历的坎坷历程后,尤其是近十年来,由低谷到高峰,再由高峰到低谷,由现在又再一次从低谷中走出的其人其事,不禁感慨万千,思绪联翩。我们虽然深知这大千世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但更相信思路就是出路,困难再大,事在人为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