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21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 “梦里歌王”的传奇人生 清末五大臣考察欧美 广告 商海弄潮 市场逐鹿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
04

“梦里歌王”的传奇人生

□文·图/陈文

前不久,一条消息震惊了国内外:川南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乡石龙村6组发现一位如空谷幽兰般默默无闻隐身于山野的山歌王。他所唱的上千首山歌都是千百年来流传于四川民间的山歌,这些民歌不仅是四川古代传统文明的活化石,而且他唱歌的方式非常独特,每每都是在梦中唱歌。

12岁那年,他开始了梦中的唱歌“生涯”

近日,记者从成都赶到当地,在深丘陵中找到了正在山上打柴的山歌王银福弟。

不巧的是,打完柴时天色已晚,晚饭后,也许是疲倦和多喝了些酒,记者躺上床就进入了梦乡。令记者吃惊的是,一阵高亢的歌声却将记者从睡梦中吵醒了。

“十七十八的娇娘小妹儿哟,你在房中挑花绣朵绣花鞋。忽然一阵轻风吹过来,这阵轻风吹得怪,不知是哪一位哥哥带信来。风不吹怀怀不动,雨不浇花花不开,手不招郎郎不来,娇娘妹儿的心思已打开。衣儿哟,衣儿哟,米筛筛米重重叠叠,簸箕簸米摇摇摆摆……”

这是一首十分优美的山歌,圆润的曲调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农人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渴盼,曲意爽朗,乐思开阔,令记者眼前一亮,睡意全消,顿觉有一泓山溪流过干涸的心灵。记者立时明白过来,这是梦里的歌王银福弟在睡梦中唱歌。

最令记者吃惊是的,就在银福弟唱歌的时候,门外却响起了有人走动的声音,记者探头向外看时,才发现门外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在专注地听银福弟唱歌。

第二天,银福弟向我讲述起了他的梦里唱歌生涯,讲述了梦里唱歌带给他的奇趣人生:

银福弟1936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新乐乡石龙村,他在9个兄妹中排行第二。54年前12岁的时候,有一天夜里子时,睡梦中的银母突然被屋内一阵高亢嘹亮的歌声惊醒了:

“那山没有这山高,这山有个美貌娇。美貌娇妹儿我认得,圆盘脸儿细眉毛。美貌娇妹儿哩,美貌娇,我的心思你可知道……”

这是一首名叫《这山没有那山高》的山歌,根据声音判断,唱歌者是自己的二儿子银福弟。银福弟虽然年纪不大,又没有读过一天书,但他却是一个出了名的唱山歌的好手,无论什么样的歌词、无论什么样的曲调,只要他听上一两遍,就会熟练地唱出来。不仅如此,他还能即兴创作大量有滋有味的山歌。

但是让银母奇怪的是,银福弟早就睡了,在这之前她还听到了儿子熟睡时的鼾声,他怎么会唱歌呢?

“睡觉就好好睡吧,你在唱什么唱?吵得别人都睡不好。”银母责备着二儿子,向二儿子的床前走去。但当她来到儿子床前时,惊呆了,儿子银福弟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正唱得欢呢。

她推了儿子几把,儿子的歌声才戛然而止,似从梦中醒来。

“妈,我正睡得舒服,你把我推醒干什么?”

“你不是在唱歌吗?”

“唱歌?我没唱呀,我明明在睡觉嘛。”

听了儿子的话之后,银母顿时什么都明白了:她在嫁到银家之前就听乡邻们传言着一件事,那就是银家人什么都好,就是半夜三更会在熟睡的情况下高声地说梦话,将白天说过的话在梦中重说一遍,这种奇怪的事已经在三代人身上发生过了。嫁到银家后,这一切都得到了证实,因为自己的丈夫会说梦话,自己的公公会说梦话,自己的几个儿子也会在梦中长时间地说梦话。但是她没想到自己的二儿子会在半夜三更梦中高歌。

就从那天晚上起,银福弟“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唱歌。所唱的歌曲大多为当地山歌,歌曲的内容既有种田、砍柴、薅秧等普通的劳动歌,也有家长里短的生活歌,更多的是情歌。

让银母始料不及的是,自从老二夜半歌声后,他的兄弟姐妹偶尔也会在梦中唱歌。如果某天晚上刚好遇到这几兄妹都在梦中唱歌的话,那银家可真是热闹非凡。几间屋内歌声此起彼伏,各唱各的,好似在进行唱歌比赛。但在银家,最出名和最执著的“夜莺”,还是非银福弟莫属。

梦中的歌声让他当上了“十品”芝麻官

在解放前的纳溪,山歌的根系和庄稼一样深扎在农人的心灵深处,每天,从东方露白到日落西山,村村寨寨里都会有山歌缭绕,只要多情的山歌在漫山遍野飘起来,农人的日子也就在沉闷和苦涩中充满了欢乐。

自从银福弟开始梦中的“唱歌生涯”之后,他的人生就因此而充满了戏剧色彩。

在白天,银福弟是一把唱山歌的好手,只要他一扯开嗓门唱起山歌,方圆一二里地都能听得见。随着年岁慢慢长大,他的情歌更是唱得山花浪漫,春风荡漾。

邻居家有一位与他青梅竹马的“美貌娇妹儿”深深地喜欢上了他,成了他的追星族,那位美貌娇妹儿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银福弟梦中唱歌的“癖好”除了给他带来甜蜜的爱情以外,还给他带来了其他一些好运,甚至还让他当上了十多年的“十品”芝麻官。那件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有一次,银福弟无意间看到有两人偷队里的谷子。最不好的是,就在他发现两人的时候,两人也发现了他,怕他举报,那两人决定先发制人。

两人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罪名:道德品质败坏、妄想复辟封建主义社会。因为他总是在梦中高唱解放前的山歌,二人认为这些山歌是黄色歌曲,可以作为一条罪名来批斗他,于是将这一情况给工作组的同志汇报了。

工作组特意安排银福弟和保管员到山上守夜,准备趁银福弟熟睡之后唱起那些“黄色”的山歌之时,将他逮个正着。

夜半三更,银福弟果然在睡梦中唱起了嘹亮的山歌。但是想逮他的工作组的人却被他那意境悠远、旋律优美的曲调深深地吸引住了。颇具戏剧色彩的是,就在此时,银福弟又唱起了《东方红》和《井冈山上太阳升》两首歌。工作组因此而彻底改变了“逮”他的想法。

自己的计划落了空,两人很是难堪。谁知,还有更令他们难堪的事情也在同一天晚上发生了:当银福弟停止唱歌后,又说起了梦话,将两人偷谷子的事和盘说了出来,也将自己与妻子讨论是否举报这件事的内容给讲了出来。

第二天,工作组的同志给银福弟戴上了大红花,并在社员大会上表扬他,说他是毛主席的好农民,他不仅白天想着毛主席,而且晚上也在歌颂毛主席。

莫名其妙地得到表扬,这让银福弟吃惊不已。更令他吃惊的是,不久后,他当上了生产队的副队长,再后来又升任为生产队队长,当上了“十品芝麻官”,而且一当就是10多年。

自从那天晚上听了银福弟在梦中所唱的山歌以后,工作组的组长成了银福弟忠实的听众,虽然白天听不成银福弟所唱的山歌,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办法,他总是隔三差岔五地“巡视”银福弟所在的生产队,并找理由住在银福弟家,还将他梦中所唱的山歌的歌词记下来。

有了工作组组长的默许和支持,本来内心深处就喜欢山歌的村里人就对银福弟充满了崇拜,对银福弟在梦里所唱的山歌喜欢有加,对银福弟梦里唱歌所发生的那段传奇经历更是津津乐道。

从乡村到城市,梦中歌唱在城里也受宠

1999年春的一天,纳溪区乡企局一位名叫韩爱民的职员到石龙村妹妹家走亲戚时,无意间听到了银福弟在梦中歌唱,竟也狂热地喜欢上了银福弟的歌。为了听到银福弟的歌,他不仅常到石龙村走亲戚,如果因为工作忙脱不开身的话,他还会隔那么一段时间就将银福弟请进城里,到他家作客,用好酒好菜招待他,以便能够听到银福弟进入梦乡后唱的山歌,并通过这种方式收集整理了不少山歌。

2001年10月,银福弟住在纳溪城里的大哥生病了,于是他与妻子一道从乡下前往探望,在哥哥那里住了10来天。

刚到城里的时候,他的梦里山歌让人们很是新奇,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不少人怀着好奇的心理到他大哥所住的宿舍楼下听他的梦里山歌。这些听众既有年长者,也有年少者。

让银福弟意外的是,他居然在城里也有了“山歌迷”,这些“歌迷”多数为那些昔日在农村居住、劳作过大半生,如今随子女生活在城里的一些老先生、老太太们。为了听山歌,他们甚至会如听大戏一般,端来凳子,坐在银福弟大哥家的那幢楼下,静静地等待他熟睡后唱出动听的山歌。这种纯朴而美好的歌声已经消失近半个世纪了。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的今天,是绝难听到的。

除了有一批“忠实”的听众以外,银福弟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梦中所唱的山歌居然能令窃贼闻风丧胆,成为他挣钱的本事。这件事说来十分有趣:

有一天晚上,一个潜入他大哥家偷盗的小偷正在作案时,突然听到他那高亢嘹亮的歌声而惊吓得屁滚尿流,夺路而逃。由于慌不择路,逃跑中竟摔断了腿,痛得坐在地上动弹不得,并大叫不已,被前来的人们逮个正着。

这件事情发生后,左邻右舍的人们纷纷传言他有特异功能,说他不仅能在睡梦中清醒地知道梦外所发生的一些事,而且还能让盗贼从窗口“飞”出去。

事实再加上传言,使他带上了某些神秘色彩,并被塑造成了小偷的克星。消息传出去以后,有很多单位宁信其有,不信其无,都争着聘请他当门卫,值夜班,甚至不惜出高薪。

银福弟虽然一字不识,可他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己这个半夜三更唱歌的“怪癖”能算特异功能吗?既然没有特异功能,那又怎能蒙人家的高薪呢?因而,他放弃了诱人的高薪,选择了工资相对较低的纳溪区委大院某部门值夜班。

虽然今年已经66岁的银福弟仅是一介能唱山歌的山野村夫,他满头华发,脸上皱纹密布,一双大手更是老茧丛生。但是他却无异于是一座四川民歌的艺术宝藏,对他所知晓的四川山歌如不进行及时的抢救,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您现在就跟刘德华和张学友一般成了不少歌迷心中的偶像,对此你怎么看?”记者问银福弟。“我认为这很正常,如果没有人喜欢,四川民歌哪能流传千百年?”

在记者结束对银福弟的采访之后,纳溪区文化局一位负责民间文化收集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于近期对梦里歌王银福弟的山歌进行系统而完善的收集整理,以抢救行将消失的川南民歌。

(未经作者同意,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转发、改编、网摘。)

梦里歌王银福弟与爱人及小孙女在一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