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贫穷磨砺人生
□文/杨建华
偶翻一本旧杂志,有这样一篇报道:世界球王贝利当年喜得贵子,有记者祝贺,“看他长得多壮,今后会成为你一样的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回答:“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决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现在他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是很穷的。”
人们经常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们不妨把这句宿命论观点这样理解,即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必定有人出生在富贵显赫之门,有人降生在贫穷卑微之家,从而造成先天的人之距离。但这先天环境之殊并非永远一成不变,世上之事物均辩证存在,有一得必有一失,有失便有得,你得到富贵,也可能就失去了竞争意识;你饱尝贫寒,便自然有奋发向上之举。所以说,贫穷是人生道路上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览古今之豪杰,观中外之英才,其成功不仅在于勤奋苦搏,也在于坚忍不拔之意志,而意志之坚强大多来自贫寒之煎煞。当人们称赞《红楼梦》是集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地理、建筑乃至服饰、园林、艺术、风俗、烹调等于一体的“百科全书”时,是否会想到其作者曹雪芹清贫到瓦灶绳床、举家食粥呢?我想假若曹雪芹一生钟鸣鼎食,家道不衰落,那么世界文学史上将会缺少一颗最璀璨的明珠;至于当今香港著名商业巨子霍英东,其经营业务遍布海内外,可谁又知晓他的今天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一步干起来的?穷则变,变则通,一点不假。
也许有人支持那位记者的看法,更何况社会上也流传着“龙生龙”、“虎父无犬子”、“将门虎子”……诸如此类的话。但我们必须看到这只是极少数的。正是这样,陈胜呐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多年来,不甘命运的人们推动了历史一次又一次前进。球王贝利之所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那样的话,也正是明确意识到此点。享受消磨人的意志,不思进取,富贵只会使人安于现状。
将相本无种,你我当自强。贫穷不可怕,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会劳你我之筋骨,铸你我之心志,作为我们奋起的动力,天宽地阔兮,任我们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