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当前不少企业都存有凌驾国家法规之上的“土政策”,这些“土政策”吞食职工合法权益“不见血”。那么——
“土政策”是怎样出笼的
当前,部分企业从各自利益出发制定了一些“土政策”,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土政策”都是怎样出台的呢?据笔者调查,主要有这么几个途径
一人说了就算数 有的企业制定政策,不作必要调查研究,领导大笔一签,文件就下发了。这还好说一些,因为要是追究起来还有据可查。而在一些企业,对于许多涉及职工亲身利益的事项,领导一张嘴说了就算数,“土政策”往往是不成文的,根本无据可查。比如有人要调离,领导一句话老婆娃就得同时走,住房要被收回,搞得好些人不得不假离婚;比如有的企业规定每月职工只能休息一两天,加班加点也只是领导一句话的,而且没有加班费,你不干就走人。
偷梁换柱强通过 有些企业制定的政策违反了有关规定,虽然在职代会上遭到否决,但他们不仅不认真修改完善条文,反而另立名目进行“曲线救国”。前几年,一企业进行医疗改革时,方案多处侵犯了职工利益,职代会没有通过。后来该企业以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会委员会等联席会的形式,强行通过了医改方案,职工意见很大,但却毫无办法。
断章取义“摘”文件 部分企业在根据上级红头文件制定政策时,只摘录对企业有利的文字,而对企业应当承当的部分责任和义务要么不提,要么打马虎眼,表面上合法,实际上不然。比如,许多企业都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这对广大职工来说确实是件大好事。可不少企业的文件中,却悄然省略了职工亲属可享受的半费医疗待遇的条文,好多不明情况的职工还以为是国家取消了这项政策。其实,在《陕西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工亲属享受半费医疗的人员,其医疗费用仍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原渠道列支,由原单位管理,暂不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一提起自己制定的“土政策”,许多企业都会抱冤、叫屈,说出一大堆的“理由”。其实说到底,这是对待职工的感情问题。一些单位和部门只顾小集团的局部利益,热衷搞政绩,不在发展生产力上下功夫,却在职工权益上打主意,不顾职工疾苦,有的甚至把职工当负担,使“土政策”层出不穷,抑制了职工的积极性,影响稳定。加上相关部门监督不力,许多法律、法规落实难,使职工遇到“土政策”时非常无奈。
笔者以为,要铲除“土政策”首先得从它产生的途径上下手,进一步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厂务公开的深度,不断提高职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参与度,有关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依法规范企业行为。只有多管齐下,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依靠职工落到实处,才能不断调动职工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增长。 ■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