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3年05月23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憩心亭·社会经纬 我们必胜 献给白衣天使的祝福 面对“非典” 雪白的防线 谒张大千纪念馆 生日 斗鸡 小幽默 毛泽东说名道姓 声像重显之谜 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 UFO只是光学现象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憩心亭·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憩心亭·社会经纬
04

谒张大千纪念馆

□文/邓宇忠

真正对大千先生生平有了一些了解,则是羊年春节赴川南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参观之后。

1899年,张大千出生在内江城内河坝街。由于张家是世家,良好的家庭条件使张大千从小便受到艺术的熏陶,九岁时便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绘画。纪念馆现藏有一幅大千母亲的水墨荷花图,画面线条流畅,布局合理,层次感极强,不难看出,其绘画已有很高的造诣。由于母亲悉心指教,再加上大千先生聪慧过人,画技提高很快,少年时期便在川南一带有了名声。青年时期,张大千远赴欧美,潜心习画。在发扬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他注意从西洋画中汲取营养,将西洋画的写实与中国画的写意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画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一代宗师。上个世纪50年代,世界画坛曾将其与毕加索相提并论,有“西毕(毕加索)东张”之美誉。纪念馆珍藏着两幅毕加索与张大千的互赠画,就是东、西方两位艺术大师互相学习、互相倾慕的见证。张大千不仅是画坛一代宗师,而且在诗词、书法、金石方面也有非常高的造诣。

张大千在政治上属于自由派,但对共产党并无恶意。1935年,当得知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他欣然命笔,画了一幅“红梅傲雪图”送给毛泽东,画上题款为“润芝先生正之”,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泽东的崇敬。

上世纪40年代末期,由于受国民党政治宣传的影响,张大千移居海外,从此再未踏上故土一步。先是在欧洲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定居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郊区。南美的热带风光虽然迷人,但家乡的山水更让他牵挂,为了却思乡之苦,他特地建了一座宅院,楼台亭榭、水池假山,完全是中国化的风格,将将其命名为“八德园”。在异国他乡的中国院落里,他生活了近30年后,直到70年代中期,才移居台湾。到了70年代末期,在远离大陆30年后,他硬是凭着记忆,画了一幅“长江万里图”。画长10米,高0.8米,画面从四川都江堰岷江夫妻桥起笔,到长江入海口收锋,构思精巧,气势恢宏,滔滔万里长江雄姿一揽无余。这幅画现存于“张大千纪念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到了晚年,张大千思乡之情愈烈,在身患眼疾、近乎失明的情况下,写下了长篇诗章《怀乡》,其中“万里故乡频入梦,挂帆何日是归期”两句,将作者思念故乡,哀叹难归的复杂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今,大千先生虽乘鹤西去,但他在《怀乡》诗中所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却在海外游子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放大 缩小 默认